日常生活亦可為投資提供啟示。例如揀選衣服,全身服飾須配襯得體;添置家具,亦須考慮整體家居協調。同一道理,投資者購入基金前,必須以現有投資組合的效益作為大前提。這個道理雖然簡單,但對整體的回報和風險,卻起着息息相關的作用。
科技基金是很好的例子。儘管它已大幅反彈,許多投資者至今仍虧損嚴重,歸根究柢,是由於他們過量投資,事前沒有考慮投資組合的均衡;相反,有些投資者雖亦虧損,但整體投資回報仍不跌反升,原因在於他們只適量投資在科技基金,沒有罔顧風險。
追逐短期利潤,是令人易於忽視整體盤算的最大原因。許多投資者選擇基金時,只注重基金近期表現──這好比揀選衣服或添置家具,只重視式樣是否時髦,卻忽略了它的質料和持久性。投資者為求能在短期內享有豐厚回報,因而把大量資金押在單一或同一類基金上,致令投資組合嚴重失衡。
要避免上述錯誤,投資者在面對任何基金投資時,必須先問問自己:「這項基金在投資組合內可以扮演甚麼角色?它能否補現有資產分配的不足?會否導致投資組合過量集中在單一資產或市場?」投資組合只是工具,背後的理念來自投資計劃,而要實踐計劃,你必須從開首起便注意資產分配。
資產分配是起步點,接着須考慮的是基金的投資風格,會否與現有投資組合重叠。一般而言,基金可劃分為價值類和增長類、主動式和被動式。我們曾在此解釋價值類和增長類投資風格,不贅。至於主動式或被動式,前者是指採取積極管理方式,務求跑贏市場指標的基金;後者則指投資在指數成份股,以求與大市同步的基金。指數基金勝在收費較低,但無法跑贏大市,在跌市時,基金經理更可說束手無策,充其量只能購入指數認沽期權作為對沖。至於採取積極管理策略的基金,收費相對較高,但有機會跑贏大市,而在跌市時,基金經理可作出防衞性調動。投資者須按投資風格,把現有基金及擬納入的基金歸類,再從整體角度作出考慮。
另一項重要考慮因素是基金的投資策略。有些基金經理偏重長線持有,有些則較頻密地進行買賣;部份以大型股為主要投資對象,部份則專注於中小型股;某些採用「由下而上」選股策略,某些則採用「由上而下」作宏觀投資;此外尚有「技術派」與「基本因素」投資等分別。在考慮基金時,投資者可視自己為大企業的東主,而基金經理是代你打理業務的管理人員,聘用哪一類管理人員,須配合本身的經營理念,但「量才而用」可能是較合適的做法。
至於基金的本身因素,例如長期表現、波幅及整體收費等,亦是極為重要的考慮要點。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各方面表現均出類拔萃的基金,亦未必適合所有投資組合,這既與投資組合的個別情況有關,亦與投資者本身的投資年期、承受風險能力及控制情緒能力相關。
這帶出最後但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個別基金對投資組合的整體回報和風險的影響。就基金而言,倘長期表現遠勝大市,已是卓越之選;即使錄得虧損,亦非戰之罪。但在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並非相對表現,而是絕對回報。誰能就此運籌帷幄?答案是投資者本身。大東主須決定企業的營運方針,同樣道理,投資者對投資組合的整體調配亦責無旁貸。投資者有責任自行平衡投資組合的回報和風險。只有匹配自己的基金,才能為投資組合增添效益。
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
富達投資熱線:26292629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