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刪減學系不如分科收費 - 盧峯

蘋論:刪減學系不如分科收費 - 盧峯

為了應付政府削減大學撥款,香港中文大學較早前宣布將會合併及刪減幾個學系,包括人類學系、日文系等以達到節流的目標。這個決定引起學生的激烈反應,紛紛質疑中大校方「殺系」的決定及背後的理據。我們認為,中大在撥款減少下採取不同的措施節流是無法避免的事,但是取消或刪減部份學系卻不是最佳的辦法,甚至可能令香港整體大學教育質素下降。
首先應該看到,如何刪減學系、刪減哪些學系並沒有任何客觀的標準、並沒有任何共識的標準。若果只因為某些學系規模較小、某些學系缺乏討價還價的力量而將它們刪除,不單對有關學系不公平,更會引發校內的爭議及爭拗,對大學本身並非甚麼好事。此外,這些規模較小的學系雖然教職員及學生不多,卻能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及獨有的思想訓練、卻能為學生提供觀察社會的不同角度,即將被刪減及併入其他學系的人類學系就是最佳的例子。更何況中大的人類學系是本地大學唯一的人類學系,是本地學生的唯一選擇;把這樣的學系刪減及歸併入其他大學不是收窄了學生的選擇、不是削弱了大學的多元發展嗎?
我們認為,要更有效應付資源減少的問題,大學除了節流、除了積極從其他渠道籌措資金包括爭取商界及社會捐款外,更應該盡快引入大學分科收費的機制。引入分科收費後,一些開支較大的學系、成本較貴的課程如醫學課程便可以按成本不同收取較高的學費,這樣不單可以令大學的學費收入增加,更可以令大學的資源較公平的運用到不同的學系上,避免少數「昂貴」學系佔用大量大學資源的問題。
事實上外國的大學也普遍採用分科收費的辦法,例如醫科、工科的學費比文科、社會科學學科等的學費都要高得多,香港實在沒有理由不引入類似的分科收費架構。
當然,引入分科收費可能令部份學生及家長的負擔加重;但只要政府按需要向學生提供貸款,分科收費不會妨礙學生選修醫科、工科等較「昂貴」科目的。
(圖)中大因「殺系」釀成學生與校長衝突的事件。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