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股對於小股東而言,往往是一個負擔。而小股東遇到供股之時,會面對不同選擇。由於供股價往往與現時股價有一定程度折讓,折讓幅度愈大,小股東便愈有誘因去供股。但對於上市公司而言,以大折讓價去供股,代表公司要多發新股,才能集資到相同金額的資金,這樣公司發行的股數便大幅增加,即時結果就是每股盈利會下降。由於股價折讓大,新股可以在市場買賣之時,股價便有下挫的壓力,而股價調節的幅度,往往就是跌近供股價。
如果小股東選擇不供股,所持的股份就會被攤薄,而且因股價有下跌的壓力,財富便會下跌。如果要維持自己的財富,便要出資供股,結果增加股東對資金的需求,俗語謂「供又死、唔供又死」,所以對於小股民而言,供股這行動是負面的。
小股東有何方法解決供股的資金需求問題?方法一是把持有股份沽出部份,以套回現金,然後再用來供股。因為供股價往往會比股票市價便宜,因此以較高價套回現金,再去供股,股東所持有股份的平均成本會較便宜。方法二是待供股的行動進入了除權的階段,亦即股票與供股權分開之時,才把供股權沽出。因為供股權根本是一個很短壽命的認股證,通常壽命會在兩三星期之內,而認股證本身也有買賣價值。如果小股東不想供股,可以在市場沽掉供股權,沽出供股權時股東會收到現金,可以作為權益被攤分的一種補償。
當然,如果看好公司的前景,借入資金而供股,亦是方法之一。問題是,這樣會增加股東在股市所承受的風險,而借錢供股是否可行,便要看股東的風險承擔能力而定。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