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價值投資法也有盲點

陸叔理財:價值投資法也有盲點

近日市場上有些股票基金標榜以「價值投資法」來選擇有潛力的股票,以賺取最佳的回報。「價值投資法」並不是甚麼投資秘技,但真正了解其理念的投資者卻不多。
不少人會覺得,價值投資法的要旨,在於選擇有潛力的股票。而這裏的所謂潛力,是指一隻股票的內在價值(IntrinsicValue)。
基本上,股價的表現是受制於市場供求關係,但很多時候,股價未必能夠反映一隻股票的實際價值。簡單而言,每股的實際價值,其計算方法是將一家公司擁有的資產減去應付的債項,再除以發行股數。假如計算出來每股實際價值低於目前股價,便代表有關股份物非所值;相反,若果股價與其實際價值出現折讓,便存在內在值。價值投資法就是找出這些被低估的股票。
當然,上述只是一個計算股票內在價值的簡單方法,在實戰世界裏,我們還要看其他指標如市盈率、派息率、管理層的作風,以及公司的未來計劃等。股神畢菲特便曾經指出,一家公司有高內在價值並不足夠,還要看未來的增長潛力。
可見價值投資法的法則,始終離不開一家公司的「實質因素」,與我們一直喜歡炒的「概念」,似乎是兩碼子的事了。

平衡跌市風險
了解價值投資法的要旨,對我們投資又有甚麼益處呢?
首先,既然此方法是由公司的「實質因素」開始,便變相可以減低我們買錯股票的機會。要知道投資首要的秘訣,是減少自己在投資上出錯的機會,並避開不必要的風險。若果我們買入的是一些具實質因素的股票,即使遇到跌市,下跌風險也較細;相反,當大市出現強力反彈時,市場資金亦會首先買入具質素的公司。因此,用價值投資法揀股票,其實變相平衡了跌市的風險。所以,不少以此方法進行投資的基金,在過去幾年環球投資市場極低迷的情況下,仍可以錄得正回報。
當然,由於價值投資法始終側重於股票的實質價值,所以一旦股市進入炒「概念」的瘋狂市況時,此方法便未必能揀到一些跟隨大市方向的股份,回報可能跑輸大市。
由此可見,價值投資法都有其盲點。不過,炒概念始終不能長久,若作長遠投資,我覺得投資組合內應該有一些以價值投資法選擇的工具,一來可收長線回報之效,二來可平衡跌市的風險。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