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療法增加心臟病者活存率

中大療法增加心臟病者活存率

【本報訊】每年有近一萬四千人因心臟衰竭入院,每年病患增長率近一成,患者更有年輕化的趨勢;而嚴重心臟衰竭的死亡率更高達五成,較癌症還要高。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多年前採用心臟同步起搏治療法,研究發現接受治療病人的活存率高達八成五。
該治療法採用三根電線分別植入心臟的右心房及左右心室以協調心臟肌肉,使心臟同步收縮及增加其泵血功能。心臟科的研究發現,六十一位接受此治療法的心臟衰竭病人,活存率高達八成五,比沒有接受的病人活存率高出兩成五。

泵血功能增加三成
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心臟科專科醫生余卓文稱,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及冠心病是造成心臟衰竭的主因,必須減少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取量,少吃高鹽性的食物,以及避免煙酒,即可減低患上心臟病的機會。
余卓文又說,接受此治療法的病人在心臟泵血功能增加三成,而擴大的心臟(左心室)體積亦比手術前減少兩成三。在手術後三個月,接受治療的六十一位病人心臟衰竭病徵及生活質素已有顯著改善,行走距離也增加兩成,有些更能重新投入工作。

換心病人減少一半
他強調,以前患有嚴重心衰竭的病人,需靠藥物或接受換心手術,而上述治療法將每年需接受換心手術的新症病人減少一半。
「以前唞氣都唔好,瞓覺好似有嘢嗱住個心,好唔舒服。」七十一歲的郭女士在九九年接受該治療法,至今四年多已再沒有因心衰竭而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