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傳統左派人士近日不斷借「愛國論」炮轟民主派,言論令港人嘩然。中央昨日借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逝世七周年,透過官方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三管齊下,重發鄧小平二十年前《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文章,澄清所謂愛國者標準,就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本港政界中人均認為,重提鄧小平講話,有助替愛國論爭議降溫,又放寬了愛國者的定義。 記者:莫劍弦 陳廣慧
身兼《基本法》45條關注組成員、立法會議員余若薇指出,根據鄧小平標準,香港絕大部份的人都是愛國的,香港人也接受這個標準,只不過一些左派人士及新華社要將簡單事情複雜化,她希望愛國爭論可以告一段落。
民建聯主席馬力認為,今次重提鄧小平講話,中央希望為愛國論爭拗「降溫」,中聯辦副主席李剛認為,在各種意見不盡相同下,重新發表鄧小平講話,「對於大家統一思想、統一認識,在重大問題上能統一到鄧小平講話的精神上」,十分重要。
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健民指出,中央提愛國論,原意是擔心普選後會選出民主派主導政府,卻演變成針對香港市民,北京有需要降溫。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新華社這次發表鄧小平的談話,顯示中央政府希望主導香港愛國定義的政治討論,表明鄧小平的「愛國者」標準很寬鬆,相信此舉有助緩和香港有關愛國者定義的爭論,使有關矛盾不會激化。
自愛國論出台,全國人大常委曾憲梓即點名批評民主黨立會議員李柱銘、司徒華及張文光不愛國,商務部副部長安民則指愛國要愛共產黨,到鄔維庸以狗比喻香港人,將批評面由民主派擴大到全港市民。
新華社昨午發表題為《新華社就播發鄧小平關於「一國兩制」的談話發表編者按》,解釋此時重發鄧小平二十年前對香港工商界有關「一國兩制」講話,主要是文章中有關「『一國兩制』的論述,關於『港人治港』的內涵及愛國者標準的論述,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文章引述鄧小平講話稱,「一國兩制」中,「一國」是「兩制」的前提,「認同『一國兩制』首先必須認同『一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同國家的主體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章指「一國兩制」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份。
至於所謂「愛國者」,文章引述鄧稱,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並表明愛國與愛港是統一的,不可分割,「任何已經站在治港者行列的人或者有志於加入這個行列的人都必須符合這個標準。」
稍後,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也以頭條報道新華社的編者按,並引述《人民日報》今日發表題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根本保證》的評論員文章。文章指出,認同國家必須承認國家的主體是社會主義,「這是一個不能沒有的前提」,而要全面理解「一國兩制」,「就必須把『一國』與『兩制』、『愛國』與『愛港』統一起來,把尊重香港的高度自治與維護國家的主權統一起來,把保持香港的資本主義與堅持國家主體的社會主義統一起來。」
《人民日報》的評論又指出,愛國和愛港是統一的整體,不可分割,而《基本法》第104條規定,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各級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員就職時必須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就是愛國愛港要求的具體體現和法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