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民主才衰十年

沒有民主才衰十年

黃偉豪

香港工商界一向對民主十分保留,當中有部份人士,甚至是積極反對民主的保守勢力。可是,雖然在○七年後的政改方案仍未落實,一切還在激烈的討論當中,但即使我們用最保守的角度,來理解「循序漸進」這政制發展原則,香港的政制仍然是會朝着民主化的大方向邁進。在今年九月的立法會選舉,直選的議席已增至三十席,佔總議席的半數。因此,工商界與其投放大量資源,竭盡全力去阻礙民主發展,最後亦只能做到拖拖拉拉,使香港的制度不倫不類,倒不如現在就積極尋求轉型,研究如何在民主的政制下成功地繼續生存,這才是有遠見的長勝之道。
不少工商界人士視民主為洪水猛獸,甚至提出「香港有民主,必定衰足十年」等類似說法,但這些恐懼,往往只是建基於對民主運作的誤解,和對自己能力的高度低估。
關於前者,工商界最擔心的就是香港一旦有民主,討好大多數人的「福利主義」或「免費午餐」便會抬頭。此外,在民主提倡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下,他們屬於少數的有錢人的身家,定必會在一人一票下,被分給其他大多數人,因此,民主對工商界來說,形同「抄家」。
關於後者,就是工商界始終不相信,他們在民主的選舉中有勝出的可能。因此,香港若實行民主,便形同把工商界趕出權力架構之外。

很多工商界的擔憂,其實是多餘的。首先,從客觀的統計數字,便不難察覺民主和福利主義並不存在着必然的關係。以亞洲的民主國家南韓為例,在○一年,公共開支只佔其國民生產總值(GDP)百分之二十三,相反,雖然香港並沒有民主,但公共開支就佔了GDP的百分之二十一,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而且,民主所建基於的,是市民選擇和其智慧,若果實行福利主義會把香港的經濟拖垮,這方案亦不會得到市民的支持,因此,香港並不會「衰足十年」。相反,在沒有民主下,香港人面對着政策既失敗,又堅持留下來的領導人,卻正正帶給他們一種十年浩劫的感覺。
再者,在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下,並不表示少數人的利益便會不被尊重和保障。一個完善和健全的民主制度,有各種不同的機制,來避免民主演變成一個大多數人的暴政。例如,在民主制度下,我們仍然會透過憲法,保障人權和其他個人利益,包括工商界最關心的私有產權。再加上一個非直接由民選產生,客觀、公正和專業的司法機關,民主其實是有能力在多數人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取得一個適當的平衡。

至於工商界認為自己無法轉型至民主政治下的選舉黨,只是一廂情願的自卑想法。環顧世界上眾多民主國家,工商界均能成功地和政黨整合,甚至組成自己的政黨,美國的共和黨便是十分好的例子。
事實上,若果香港的工商界懂得把握時機,不難和香港的中產結盟,組成一個香港式的共和黨。因此,在香港政制的民主成份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工商界應做的已不再是在反民主的旗幟下頑強抗爭,而是及早在直選的戰場上,建立自己的橋頭堡。
……………………………………………………
作者為「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