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藍籌公司先行停牌,然後宣布供股,令到股市有沽售壓力。市場不明白為何藍籌公司不採用其他集資方式,而要採用供股模式,因為供股的結果,通常會導致股價下跌。
公司之所以要集資,目的可以有很多,例如有新增投資項目,要償還債項或減債,以及增加營運資金等。如果集資的目的是為了股東回報及利益的話,集資本身並非壞事。
供股(RightIssues)的集資模式,是指所有現有公司股東,會按現時的持股比例,以百分比供新股。
供股的好處,是股東的權益不會被攤薄。只要按比例供股,股東所佔公司的股權仍然會是一樣。對於大股東而言,要繼續擁有公司「話事權」,供股不失為一個集資好辦法。但對一般小股東而言,供股對他們卻未必是好事。因為一般小股東只希望股價能夠上升,持股權增加或減少,並非最關心的問題。
但公司供股,要供股變得吸引,供股價往往要有所折讓,那麼現在股東持有的股價,必定面對下調壓力。
另一方面,如果小股東根本沒有足夠資金,可能被迫放棄供股,又或者要先把持有股份沽出部份,套回資金來供股。這無異為小股東帶來麻煩。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