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電視辯論 - 李怡

李怡專欄:電視辯論 - 李怡

上星期六晚上,在有線電視第十七頻道看到了陳水扁與連戰的電視辯論全場實況轉播。台灣已經有過兩次總統直選了,但兩次大選都無法協調出一次電視辯論,難怪這次辯論會的主持人吳豐山說:兩位先生的一小步,卻是國家的一大步,因為電視辯論可以讓選民直接看到候選人在政策、理念上的交鋒,電視也毫不隱蔽地展現出候選人的神情、風度與誠意。一個真正的政治領袖,若沒有這一關的歷煉,總讓人覺得有點遺憾。
筆者雖然對台灣的公共政策了解不多,但兩人的辯論會還是很有看頭。辯論者的風度,辭鋒,對時間的掌握,都算高明,實在是頗不容易。若以辯論中的表現來看,陳水扁訴諸感性的語言較多,而連戰則多訴諸理性。相比之下,阿扁較為討好。以辯才、辭鋒與臨場反應來說,是阿扁較為銳利,而連戰比較四平八穩。有關民調也顯示,認為阿扁在辯論中表現較好的佔百分之三十九,認為連戰較好的佔百分之三十二。要讓筆者對整個辯論評分,那麼也會認為這次辯論是阿扁勝出了。
但總統競選的電視辯論,並非辯論比賽,不是要比誰辯得好,而是要看誰能夠因這場辯論而得到更多選票。辯論後的民調顯示,連宋所獲支持率沒有變,仍與辯論前一天一樣,是百分之四十一,而陳呂的支持率則略有下降,從百分之三十七降至三十五。因為犀利強悍、充滿揶揄暗諷的辯論作風,很可能會使一些選民覺得不夠寬厚,有欠雍容大度。例如陳水扁說他愛自己坐輪椅的太太「不變」,「我不會打她」,就暗諷政圈中有關連戰「打老婆」的傳聞。選民未必欣賞這一類的「挖苦」。

整個辯論,對海外人士所關注的兩岸關係着墨不多,就公投議題也只是圍繞着這次公投是否符合公投法的文字字義,而對這次公投所引起的國際社會的評價及牽動的台灣外交處境,以至造成兩岸關係的緊繃,二人都無一言論及。
不過,在這場辯論中,國家認同問題、主權問題、「一中」原則問題,則是阿扁佔盡了上風。阿扁根本否定「一中」原則,連戰則說「若一定要談一中,一中指的就是中華民國」;連戰聲稱他的兩岸政策是「擱置主權爭議」,阿扁就把他這句話扭曲為「擱置主權」,表示「主權絕對不能擱置,主權絕對要堅持」。阿扁特別提到上海成立連宋總部後援會,「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縱容及背後支持,能有這樣的後援組織成立嗎?」又說,「中共喜歡誰當選,不喜歡誰當選?答案已經很清楚」。更提到中共「不讓香港人選特首,還要由北京當局指定」。這些指向北京的話,都彰顯阿扁堅持獨立主權的立場,會贏得相當多台灣人民的支持。
照目前形勢來看,大選的選情仍是連宋略佔優。唯一可能的變數,是中共在阿扁的挑釁持續升級之下,終忍不住又說重話甚至有動作,那麼阿扁就要再次跟中共說聲「多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