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家長必須改變打鼻鼾代表小寶寶酣睡的錯誤觀念,呼呼的鼻鼾聲可能是小童患有睡眠窒息症的警告。廣華醫院進行的一項「小學兒童晚間睡眠問題」研究發現,有接近百分之二的受訪學童睡眠時出現窒息情況,推算全港二十萬名小學生中,共有約四千名學童患有睡眠窒息症。染病學童除了面對成長不良及血壓高等健康問題外,睡得不好也會直接影響學業表現。 記者:蔡建豪
廣華醫院於○一年底至○二年期間,在全港不同地區的小學,成功訪問了三千三百一十九名學童的家長,調查以電話訪問形式進行,主要由家長道出學童的睡眠情況,而學童的平均年齡為九歲。
持續打鼻鼾是睡眠窒息症的一個重要成因,十個出現睡眠窒息情況的小朋友中,即有九個患者經常打鼻鼾。研究結果發現,有接近三成七受訪學童在睡眠時有打鼻鼾症狀,其中接近一成學童每周有三至五晚睡眠時發出鼾聲,有一成一學童每周打鼾的次數更在六天或以上,呼呼的鼾聲幾乎每晚也清晰可聞。
在習慣性打鼻鼾以外,患有鼻敏感、父親患有睡眠窒息症(即可能有遺傳因素),以及日間過度渴睡均是睡眠窒息症的主要成因,其中日間過度渴睡及睡眠窒息症更存在互相牽引的惡性循環關係。
研究發現,有百分之六點五受訪學童有日間過度渴睡情況,所謂過度渴睡,即是在三個或以上的不同環境下,感到昏昏欲睡;譬如有四成學童直言會在乘搭交通工具時睡覺,有三成七學童表示在上課及做家課時感到眼睏,百分之八學童甚至會在收看最愛的電視節目時睡着覺。
若每天的睡眠時間少於七小時,患上日間過度渴睡的機會較睡眠充足的學童高出九倍,在早上七時十五分前起床的學童,出現日間過度渴睡的比率亦較高。然而,研究發現本港學童平均睡眠時間,男童平均睡八點八三小時,女童則平均睡八點七三小時,都較美國等地的標準──每天十小時為短。
負責研究的廣華醫院兒科顧問醫生吳國強昨在記者會表示,兒童在睡眠期間磨牙及出現夜遺尿均可能是患上睡眠窒息症的表徵,患者睡姿通常較為特別,傾向伸直頸部及俯伏睡覺,更不時汗濕衣衫。
吳國強呼籲家長留意子女睡眠時的狀況,若發現子女有正常胸腹起動的呼吸動作,卻偶爾聽不到他們發出呼吸聲,即表示子女出現睡眠窒息情況。他指出,每小時睡眠窒息次數在十五次或以上的兒童,情況屬於嚴重,必須接受扁桃腺切除手術,以擴闊呼吸管道治療病情。
吳國強指出,半歲以下的嬰兒,有機會因睡眠窒息猝死;沒有心臟血管疾病的成長中小學生,死亡機會很微;患有心臟病的成年人,則可能因睡眠窒息引致心臟病發死亡。不過,睡眠窒息會導致血壓高、肺動脈彈性減低及生長不良,對兒童的學業會構成直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