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天辛勞,回家浸個熱水浴,實在是人生一樂;科學家卻叫人切勿貪戀這片刻的享受。因為浴缸其實就是染缸,那裏是億萬細菌的溫床。坐在浴缸內,包圍在氤氳的水蒸氣中,病菌就會隨着空氣侵入人體,可以導致肺炎。 記者:蔡元貴
「觸摸任何東西都可以沾染細菌。」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研究員的說法,當大家進出上落地鐵站,遵照鐵路廣播及月台助理囑咐「靠右企穩,緊握扶手」的時候,那隻手就會沾滿其他乘客留下的各種細菌。就算不觸摸東西,人體本身也布滿了一億粒細菌,細菌根本避無可避,問題是「甚麼環境下會引致疾病」。
美國提倡科學協會的一個全國會議上,科羅拉多大學研究員NormanP.Pace指出幾處細菌特別多的溫床,包括電梯扶手、浴簾和浴缸。浴簾通常都會殘留一些梘液渣滓,NormanP.Pace在好奇心驅使下,收集了家中浴簾上的樣本化驗,赫然發現平均每立方吋殘餘梘液,就滋長了十億粒細菌。
想不到一個洗澡的地方,原來是細菌的樂園。化驗顯示,大部份生長於梘液殘渣上的細菌都沒有害,但當中有兩種細菌,對長者及一些長期病患都有害。例如愛滋病人或有傷口未愈合的人士,沾上某種細菌就足以致命,所以最好就是經常洗刷浴簾。電梯扶手也黏滿細菌,乘搭時只把手踭放在扶手上,就可以減少感染風險。
更值得注意的是浴缸。一些在水療藥浴池工作的人士,較常患上一種俗稱「救生員肺(lifeguardlung)」的肺病,症狀之一是長期咳嗽。NormanP.Pace調查發現,飄浮於室內熱水浴池上的空氣內,含菌量比平常多六成,長期吸入會影響肺部健康。預防方法是保持空氣流通,或索性戒掉浸浴,公眾或私人的浸浴都要戒掉。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說,家居環境一定存在大量細菌,「冇可能冇細菌,但係絕大部份細菌都冇害,只不過間中都有啲細菌有致病能力,例如金黃葡萄球菌同埋綠膿桿菌。」
細菌無處不在,教人毛骨悚然,但並非所有微生物都是生來靠害的,很多細菌甚至有抗衡病菌的作用,有益身體。人類服用抗生素來消滅大部份細菌,但卻可能連良性細菌也被殺掉,並令一些不怕抗生素的病菌留下,那時身體就會失去以菌制菌的機能,聰明反被聰明誤。
說到底,保持個人衞生才是萬全之策,那就是多洗手。微生物專在濕潤溫暖的地方滋長,多清潔浴缸,保持地方乾爽,即可以減低感染細菌致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