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迷失 - 陳也

京港迷失 - 陳也

迷失在愛國與不愛國的吊詭中,想暫時跳出這淌渾水的戲迷,陰差陽錯選了哥普拉女兒的《迷失東京》,頓然跌入更大的迷陣,悶悶藝藝,黐黐黏黏,渾身疙瘩。
在特區公映的《迷失東京》(LostinTranslation),台灣譯作《愛情,不用翻譯》,似乎更拖搭累贅。愛情不必翻譯,但甚麼是愛情?荷李活過氣中坑男星為了兩百萬巨酬,越洋來到東京拍Suntory威士忌廣告。抓銀目標明確,但事前事後沒做功課,對東瀛文化認知比香港一個參加永安旅行團的觀光客更薄弱,處處不合,情緒低潮,老是覺得為他翻譯的女士沒有正確交代廣告導演的要求。在五星級酒店中,男星在電梯遇上美國同鄉、跟隨攝影師丈夫來公幹但無所事事的年輕少婦,一拍即合,言談不算深入,眼神交流卻曖曖昧昧。老嫩一對沒爆發忘年不倫戀,只是癲癲衰衰玩了幾晚夜東京,截停拒載的計程車,流連無上裝吧,穿梭機舖,胡裏胡塗亂點全日文的牛肉涮鍋,雞同鴨講之下到醫院求診……
迷失的男女主角,大美國主義的場景不斷出現,恥笑日式英語,女主角皺晒眉頭問:為甚麼日本人總是搞不清R和L發音。觀戲至此你便知道,迷失的不是東京,是文化霸權高低的落差。假使導演拍的是《迷失北京》,講恐龍式英語投訴示威者過份接近國家主席車隊的,不是騎呢日本仔而係我們那位長相像朝廷侍從的哨牙外交部長。到時,買票進場的觀眾忍不住爆出笑聲,馬上就會被中港兩地的大人們批死為不愛國。愛國有欽點的翻譯,譯本與定義不容爭辯。小市民,getl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