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不少投資銀行發表研究報告,指中國人壽(2628)股價過高,它們大都將國壽的目標價調低至4.2元附近水平。但觀乎國壽的股價表現,除了有關研究報告的發表及其母公司涉及會計違規問題,令股價曾低見5.1元外,之後便反覆向上,並沒有跌穿5元這個心理支持關口。
究竟是大行看錯國壽,還是市場再次出現不理性的追捧?
投資銀行調低國壽的目標價,主要是因為國壽股價已偏離其基本因素。花旗集團便指出,中國人壽的股價與其資產淨值比率約為2.5倍,較美國同業平均約1.67倍為高。然而,若分析國壽前景,是否單憑一兩個數據便足夠呢?
基本上,外國的保險市場及保險企業已發展得非常成熟,所以單以目前市場發展及整體的經營環境,就可以較準確地計算保險股的投資價值。不過,要計算如國壽般從事國內保險行業企業的投資價值時,便不能套用同一法則了。
雖然近年國內人壽保險市場發展不俗,但仍屬初發展階段。根據中國保監會的數據,從99年至02年總壽險保費收入,其年複合增長率便達37.7%。由於國內經濟增長迅速,無論人均收入,或對保障意識均有所提高,再加上中國社會福利體制在近年已出現重大變化,由國家獨力支撐轉向私人及政府共同承擔,預計對保險產品的需求將大大增加。
好像上周《中國證券報》便報道,國壽的母公司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在03年度的實現保費收入高達1620億元人民幣,增長幅度達26%。由此可見,當分析國內保險公司的投資價值時,單純以目前的股價及資產淨值作比較,根本不足以反映它們的發展潛力。所以我覺得6元以下的國壽,已極具長線吸納價值。
然而,有一點值得留意的就是,當國壽正式被納入國指成份股後,股價會較以前更為波動,因為大戶可透過左右首三大比重的國指成份股股價,在期貨市場獲利。所以,若果投資者視國壽為長線投資工具,必須等待一個較佳的入市時機,避免胡亂高追股票。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