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遊:<br>帶你行龍躍頭文物徑10大景點

短線遊:
帶你行龍躍頭文物徑10大景點

全新界最長的龍躍頭文物徑,位於粉嶺聯和墟東北面,路長,卻好走。全程平路,順序走,花2小時便可遊覽完10大景點,適合一家大小在假日遊覽,見證社會變遷,大發思古之幽情。

記者:戴維浩 攝影:楊錦文
模特兒:Chrissie

龍躍頭又稱「龍骨頭」
龍躍頭有個古怪別名「龍骨頭」,亦稱龍嶺,附近有龍躍嶺山,傳說有龍在此地跳躍,因而得名,龍躍頭鄧族與宋朝皇室淵源最深,南宋末年宋室皇姬逃亡至錦田,嫁與鄧氏族人鄧惟汲,其長子於元朝末年遷居龍躍頭,此後鄧族繼續興盛繁衍,成為現在的五圍六村,即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新圍及麻笏村、永寧村、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及覲龍村。

第1站:小坑村拜土地公
文物徑首站是建於200年前的小坑村,小坑村的鄧氏先祖原居老圍,後因居住環境擠迫而遷往他處定居,三代過後,因常受賊匪侵擾,又遷回龍躍頭,現時小坑村只保留部份舊式村屋及1個供奉土地的福德祠。

■初到貴境,入福德祠,禮貌上先向土地公公打招呼。

第2站:新圍觀三角射擊孔
10分鐘路程,大家會見到建於1744年的新圍。抬頭一看,正門是道鐵環門,重若千斤,門額刻有「覲龍」二字,故亦稱覲龍圍,青磚圍牆四角有方方正正的更樓,圍牆壁身有若干小洞,是以前安放槍炮的射擊孔,現在槍炮已悉數移走了。

■圍村設炮台,槍炮已搬走,現遺留下呈三角形的射擊孔。

■Chrissie出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推得動鐵環門。

第3站:文武兼備善述書室
別過宏偉圍牆,看善述書室,它坐落於新屋村內,是卜卜齋年代讀四書五經的學堂,書室內擺放着練武用的刀、劍、戟、弓及箭等武器,後來改裝成幼稚園,現只在特定日子開放供村民集會。

■惜書室並非公開開放,無緣一見室內武器。

第4站:現代化龍躍頭鄉公所
過大馬路,1座麻石建築物出現眼前,3層高,前門廣闊,外觀極似豪裝花園洋房,看過牌匾方知是鄉公所。處身古舊圍村,鄉公所起在文物徑顯得有點突兀,老實說,似是別墅多過似鄉公所。

■走遍新界大小村莊,難見如此華麗的鄉公所。

第5站:風光不再永寧圍
再次穿越時光隧道,看古式圍村永寧圍,以紅粉石築砌的圍村毗鄰梧桐河,風水甚佳,惜因日久失修,已成頹垣敗壁,昔日光輝難再;圍旁是永寧村,因村內泥土呈磚紅色,故另有別名叫紅沙嶺。

■暗淡無光的永寧圍牌坊,瑟縮圍村一角。

第6站:松嶺鄧公祠奉皇親國戚
松嶺鄧公祠紀念開基祖先鄧松嶺,傳統三進式建築,入正門,過中進,才入主殿。主殿居中供奉的是宋朝二世祖稅院郡馬鄧惟汲及皇姑趙氏的神位,神主有龍頭木雕,突顯其皇親尊貴。

■松嶺鄧公祠是龍躍頭內的鄧氏祖祠。

■簷上還有一隻栩栩如生的吉祥獸。

第7站:天后宮難辨兩侍神
松嶺鄧公祠右面有座天后官,除天后,還供奉千里眼與順風耳,兩個侍神都大眼大耳,看了又看,再問村中長者,搞了半天,竟無人知曉誰是千里眼,誰是順風耳。

■雖然眼大,但耳珠一樣大,姿勢動作似在聽聲音,這應是順風耳。

第8站:老圍觀巨型秤錘
老圍,名副其實是龍躍頭最古老的圍村,已有700年歷史,圍牆以青磚建成,圍門原先建在北面,但後因風水而改向東,村民愛種果樹,還有一支來歷不明而又高過人的秤錘。

■秤錘如此大支,也不知有何作用。

第9站:石廬似鬼屋
眼前出現一陰森可怖的石廬大宅,不用問也知荒廢日久,甚似鬼屋。宅園四周雜草叢生,是村中少數中西合璧的建築物,它是華仁書院的創辦人徐仁壽於1925年所建,晚上入內探險,肯定腳仔軟。

■荒廢大宅,比蒲台島的巫氏鬼屋更似鬼屋。

第10站:崇謙堂立碑為證
最後一站是巴色會布道所於1926年創建的崇謙堂,後因信徒增多,便在1951年擴建,以前的教友多於鄰近聚居,漸成村落,成為崇謙堂村,現時崇謙堂會已作幼稚園校舍用途。

■擴建時立碑為證,碑石還保留得相當完好。

買手信
看完古迹買手信,村中有農場售賣蘆薈及蜂蜜,買回家,蜜糖熱飲潤肺養顏,新鮮蘆薈做Facial滋潤皮膚,抵得住這又濕又冷的寒冬了。

金成花園(26592231)
地址:粉嶺東閣圍龍山寺新路33號E

■逐片計,視大小而定,每片$10至$15。新鮮蘆薈

黃伯蜂場
地址:粉嶺東閣圍龍山寺新路(金成花園旁)

■樽裝計,天然蜂蜜$100。天然蜂蜜

交通
去程:粉嶺火車站乘56K小巴,龍躍頭小坑村下車。
回程:天后宮對開乘54K小巴,返回粉嶺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