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體操是一項講求運動員合作,再配合形體動作、音樂及舞蹈的表演運動,有書籍以「驚與險的較量,健與美的享受」來形容它。據香港隊教練陳雨田表示,技巧體操既令運動員的身體得以均衡發展,更重要是鍛煉頑強的鬥志。 文:曾雁平 攝影:司徒世華
競技體操與技巧體操可說是體操界的「孖生兄弟」,前者是大哥,後者則是細佬;兩者最大分別是,競技主要是運動員與器械的合作,而技巧則以運動員間合作做出驚險、美感及難度的動作。事實上,技巧體操所包含的元素很多,先是運動員合作及默契,再要以純熟的旋繞、翻騰、屈伸、轉體、跳躍、平衡、流動及優美的步伐,配合音樂及舞蹈以表現出這項運動的特點。
由國內來港擔任教練十年的陳雨田表示,學習技巧體操的過程,既可強健體魄,還可鍛煉到頑強鬥志。他說:「這項運動可發展出人體柔韌、協調、靈巧、耐力及速度的身體素質,培養良好的身體姿態、平衡力及節奏感。講求技術之餘,更考隊員之間的合作性,以建立互信、互相扶持的精神。」
陳教練指出技巧體操技術並不是太難掌握,基本功主要是翻騰及倒立,而雙人或四人組合中,各人在組合中所擔當的角色也有不同,他說:「雙人組合通常是一大一小的組合,大的主要是控制及配合為主,故訓練時較着重力量訓練;至於小人(或稱尖子)則以技術為先,另外,女子運動員訓練時會需要較着重身體柔韌性。」
一般而言,運動員經過一年多的正統訓練,已經可以參加地區性的訓練;如要參加國際賽,則最少要經過三至五年的質量訓練。「任何運動也是,年紀愈細開始學習,可塑性愈高;技巧體操也不例外,四至七歲主要學基本功,到運動員年紀長大時才再分類訓練。」陳教練說。
香港發展技術體操已有三十年的歷史,可是限於資源,加上未能成為奧運比賽項目,發展及推廣上面對不少困難。陳教練笑說:「我們資源相當有限,能交出現在的成績已不俗,而整體水平是穩步上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