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飆升五倍 電管局介入調查<br>推銷固網電話涉誤導欺騙

投訴飆升五倍 電管局介入調查
推銷固網電話涉誤導欺騙

【本報訊】隨着固網電話服務開放,消費者委員會接獲有關投訴激增,由前年的五百多宗增至一千四百多宗,其中投訴銷售員手法更飆升五倍至四百多宗,部份不滿銷售員提供不實資料,或承諾不兌現。電訊管理局已介入調查,有關個案是否涉及誤導性或欺騙行為。
消委會指出,有關家居固網電話服務的投訴,由○二年的五百四十六宗,上升至去年的一千四百八十一宗,最多涉收費爭拗,共四百八十八宗,其次為銷售手法,共四百四十四宗,較○二年的七十三宗飆升五倍。

假稱兩公司已合併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吳馬太稱,固網服務商銷售員部份被投訴推銷手法,是沒清楚透露其所屬公司的身份,只自稱是「電話公司」職員,向住戶表示只需交出電話費單登記,便可減收住宅電話費用,但全沒有提及這會導致轉換服務商;部份銷售員甚至提供不實資料,如假稱某兩間電話公司已合併,或是某電話公司的名稱已更改等(見表)。
根據《電訊條例》第7M條,持牌服務商提供服務時,不得作誤導性或欺騙行為,消委會已將問題個案轉介電訊管理局調查。電管局發言人說,正跟進有關個案,去年調查涉及固網服務個案中,共向服務商發出八次書面警告。
吳馬太認為,服務商須加強對銷售員的培訓,他們須向用戶詳細說明公司身份、服務費用、合約內容和限制等,絕不能有所隱瞞;消費者應查問推銷員身份,並要求推銷員將口頭承諾的優惠以「白紙黑字」形式紀錄,免日後爭拗。
五間固網服務商的發言人均表示,會加強對員工銷售手法及道德操守的培訓,未達標準者將嚴懲處理,甚至將其解僱。
消委會又比較了市面五間服務商的收費,發現部份會向新客戶提供優惠月費,但可能只適用於首數個月;若將初期的優惠計算在內,以完成計劃計算,平均月費為六十元至一百一十元。大部份優惠計劃要求客戶最少使用一段時間,由十二至二十四個月不等,用戶中途停用須支付安裝費或未完合約費用。
吳馬太提醒市民留意完成合約期的處理方法,因部份合約指定若沒有收到客戶的特別指示,服務商會自動續約一年;消費者在簽約前必須詳細閱讀合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