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北京放心才有民主

讓北京放心才有民主

陳智遠

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教授RobertDahl在著作《Polyarchy》中指出,由於民主化涉及重訂政治遊戲規則,直接影響專制者的權位及利益,專權政府均傾向視民主訴求為威脅,為了鞏固其權力,不惜利用各種方式遏抑爭取民主的反對力量。
所以,反對領袖在爭取民主時,必須考慮當權者及既得利益者的憂慮,說服他們民主化百利而無一害,不會威脅他們利益。當建立起「相互安全感」(mutualsecurity),政權才會容忍民主訴求,接納政治改革,民主化方能和平進行。
這對香港的政制改革甚有參考價值。現時中港雙方就民主化均有不同盤算,難以調和:由於特區政府管治劣評如潮,施政失誤不斷,加上政治失衡,市民徒感無奈,遂希望爭取開放民主政制,以扭轉現時一潭死水的政局;那邊廂,北京卻懼怕民主選舉會使「反中亂港」的政客上台,以「民主抗共」,加上台灣獨立運動加劇,「港獨」陰霾猶在,中方對香港民主化自然充滿戒心。
可惜,是中港缺乏供磋商及相互說服的討論平台,雙方就政改的討論難免在極不規範的環境中進行,最終自說自話,誰也服不了誰。囿於「一國兩制」,中方惟有透過如「四大護法」等在政治上角色模糊的人不斷發言,惹起社會猜度有餘,卻無助解決當前政治困局。香港缺乏向中央直接反映意見的渠道,市民惟有把民主訴求加諸於特首及相關官員身上,特區政府遂成為中港之間的政治磨心,兩邊不討好。長此下去,中港對政改的溝通散亂,缺乏焦點,誤會誤解依舊,雖不致發展至暴力對抗,民主化則遙遙無期。

現時刻不容緩的,是要建立兩層「相互安全感」。首先,香港內部佔戰略地位的政治人物,需摒棄零和遊戲的心態。儘管整個政治生態及遊戲規則會被改變,但政改從來不是你死我活。為了避免香港繼續沉淪,左派及商界難免要放棄部份既得利益,積極改革千瘡百孔的政制。但民主派亦要關注政治對手的憂慮,摒棄「勝者全勝」的態度,適當時稍作退讓,促使香港內部能尋求一個能滿足各方合理要求的政改方案。
其次,是中港兩地必須弄清楚雙方的分歧及憂慮所在,例如中方需明白,香港對開放政制的訴求,源自政府管治不濟,跟「港獨」完全沾不上邊。另外,民主派同樣需要關注中央的期望與利益,理解北京的擔憂,對中央政府多做工作,積極建立「相互安全感」,說服大陸政府民主派人士亦是「愛國者」,則中港才能建立理性討論平台,討論得以規範化,政制改革水到渠成。
……………………………………………………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