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周五又挾高,繼續出乎意料之外,不過維持己見,認為動力並非太強。把握機會調整投資組合,稍為調高現金的比重,以及選擇性跟進工業股,是現時的應戰策略。
如果較為進取,沽空期指以13800作止蝕也可,博大市另一次回調至13500之下,藍籌股氣勢一般,又有不少集資活動,沽空期指應有一定的值博率。不過個人期指成績一般,從來也不會將衍生工具的建議,作為重心推介。
筆者一批心水工業股,其實已持有多時,近期稍稍回勇,但距離心中目標價仍遠,投資這些股份,絕對需要耐性,因為股價的上升動力,往往是需要公司循正途發展交出增長成績,去令企業價值提升。畢竟工業股重估的階段,在過去兩年早已度過,已不能單靠投資者看法的改變,去令股價幾級跳。
除了幾隻長期重心股之外,近期是刻意加入一些印刷股份,選擇不可各適其適,求穩自然是鴻興印刷(450),但潛在升幅相對較低;搏殺一點的話,可以考慮幾隻細價股,星光集團(403)算是已有些突破,合豐集團(2320)及勤達集團(1172)都是範圍以內。好處是都有些策略性股東,可以加強一般投資者的信心,令動力較易凝聚。
早前窒礙工業股追上的主要原因,是恐怕原材料價格上漲,未能將成本轉嫁客戶,這是筆者比較看重勝獅貨櫃(716)及太平洋恩利(1174)等的理由。印刷商同樣面對紙價上升的壓力,但相對而言,會比較有議價能力,尤其是那些側重於包裝產品的公司。
因為包裝產品的客戶也是廠商為主,這些產品在他們的成本結構中比重不高,重要性其實則不算低,因為是後期出貨時的必需品。所以服務質素,例如準時交貨等,會是更加重要的考慮,反而因應紙價提升的加幅是不難接受。
印刷商的邊際利潤不是看升,畢竟我們是在通縮的環境,但比較其他商品型的行業會較好,前景則隨中國出口看俏。最多人擔憂競爭激烈入門門檻低的問題,其實並不嚴重,因為服務質素,是外行投資者往往較輕視的地方。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