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勿再好心做壞事

投資縱橫:勿再好心做壞事

繼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的「經濟泡沫論」後,滙豐(005)亞太區主席艾爾敦又發表「樓市泡沫論」,兩種言論均惹來不少批評。本欄亦分析過經濟泡沫論不成立的原因,現時又就樓市泡沫論談一些看法。
「泡沫」或無統一的定義,但筆者認為「泡沫」決定於樓市向上有否「實質」的因素支持,這些「實質」的因素主要包括「經濟」與「負擔能力」。現時經濟開始復甦,但亦只是從谷底回升,能否支持樓價上升,確有疑問之處,然這是表面的看法,樓市與經濟之上升步伐不一定同步,亦大多數不會同步。樓價「急升」後若獲經濟增長支持,何言泡沫?從銀行及地產界之消息得知,樓價飆升與炒風主要現於豪宅,當中不少成交甚少借助銀行按揭,一則是買家實力雄厚,二則是銀行估價不足,買家與炒家之能力毋庸置疑,實看不出有泡沫的迹象。
作為金融界的重要人物,任總與艾爾敦在炒風初現時提醒人們入市要持謹慎態度,實無可厚非,但選用「泡沫」二字之前,卻應該非常小心,因為這些言論可能壓抑經濟及樓市的復甦,隨時又再好心做壞事。艾爾敦更越俎代庖,強充信貸評級機構代表,說香港評級可能因此遭下調,但說話後不過24小時,便有評級機構公開表示,不會以單一因素調整信貸評級,這說明了甚麼?
「泡沫」二字不能亂用,「樓市泡沫」更不能亂說,美國樓市是最可能存在泡沫的,但格林斯潘從不危言聳聽,因為日本與香港過往的經驗均是悲慘的教訓。縱有泡沫,亦只宜透過政策慢慢調節,不宜公開宣揚泡沫危機,更何況現時距泡沫仍遙遠,危言聳聽的後果,可以很嚴重。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