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范椒芬:不能只怪學生

羅范椒芬:不能只怪學生

【本報訊】校園暴力事件頻生,課室淪為武鬥之地,教育官員認為錯不止在學生,社會和家庭也有責任。學校訓導工作的專家指出,毆打老師事件有增加趨勢,部份原因是老師不願承擔訓輔工作,政府教育政策也輕視學生德育。

道德教育不受重視
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昨出席一個學校活動時表示,近期的校園暴力事件,不能單單怪責學生,還要看社會和各界向學生展示的榜樣,以及為學生做了甚麼。她說,要整個社會維持「和平、團結、有文化」,除了給予學生和諧氣氛,家庭也要提供同樣的環境,而整個社會也需要營造和諧氣氛。
社會福利署署長鄧國威昨接受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訪問後稱,學校社工會與學校及警方合作處理校園暴力問題,並會跟進個案提供輔導,他認為,現時一校一社工人手已經足夠。
香港學校訓導人員協會會長譚秉源指出,近年毆打老師事件愈來愈多,「必須承認,校園暴力比以前多咗,傳統道德教育喺現今社會已經唔受重視,整個社會暴力意識都上升緊,啲電腦遊戲都傳遞出暴力訊息。」

教育政策偏重成績
譚秉源說,學校訓導工作比前難做,很多老師都會把訓輔學生的責任,推卸給訓導主任一人,縱容行為出錯的學生。政府教育政策也過於偏重學業成績,學生的行為教育受到忽視。
教統局資料顯示,上學年在小學及中學發生的學生毆打學生個案,分別有二百二十及三百四十六宗,同期在小學發生的學生欺凌同學個案近四百宗,中學則有近六百五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