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牛市造好容易造淡難

實戰理論:牛市造好容易造淡難

2003年4月至今,港股已連升10個月,當中調整期最多也只是兩星期,幅度不超過1000點。若近期之強勢能持續,恒指將創出連升11個月之空前紀錄。筆者入行至今,若以每月的指數升跌計算,最長的連續升浪只有9個月,今次牛市的威力確實令人矚目。世上並沒有只升不跌的股市,問題在於港股受市場資金主導,受去年開始之經濟復甦帶動,資金持續流入,金額更是近10年之冠,自然製造出一個長升長有的升浪。當然,所謂長升長有只是指在某一段時限之內,此段時限有多久,沒有人知道。
在牛市之中,每個時段都有人看好有人看淡,筆者在過去11個月之升市中,也間歇地有看淡的時刻,當中有對亦有錯,但在策略部署上卻絕少造淡倉,通常都只是減持套現再候低吸。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在牛市中造好容易造淡難。
牛市中造淡難度較高,但並非沒有賺錢的可能,問題只在於大家測市的準確性。牛市中造淡一定要有足夠的分析理據支持,切不可因為升得多就盲目認為要跌,更不可因為某一些技術指標超買就覺得要沽。要知道無論股價累積升幅多大,只要資金仍源源不絕的入市,大市便可升完再升,技術指標超買完再超買。若套用陰謀論去解釋,當大家覺得股市位高勢危,開始沽貨,強者大戶持貨更多,如何能夠沽售?大戶沽貨必定愈沽愈高,當人人已不再憂慮市況會跌之時,才是大戶強者沽貨之時。

技術指標只可參考
理論與實際往往背道而馳,理智與亢奮情緒往往是投資者最難平衡的心魔,如何順流逆流及掌握市場脈摶往往是股市勝負之分野。筆者覺得要準確分析後市大方向,最重要是準確判斷基本因素的表現,分析合理股價與現時股價水平之差別,當中還要滲入一些其他市場因素,例如市場情緒及資金流向,多方面一併考慮。
至於圖表分析及技術指標,只可作為參考,不可作為主流,在一個瘋狂的牛市當中,圖表派經常都會碰到一鼻子灰。筆者見不少股壇初哥,學懂了一些技術分析的理論,便以為掌握無敵天書。其實圖表最大的作用是給大家一個價位上的參考,以及在形態上出現轉變之時及早提高警覺,圖表並不能告訴大家下一分鐘的走勢,它只能輔助大家去推測未來走勢之時增加命中的機會率。在邏輯上大家要知道,圖表是從歷史數據繪畫而成,是市況令圖表出現,而不是圖表令市況出現,大家一定要弄清當中的因果關係。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