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衞生福利及食物局為減低本港爆發禽流感風險,將於下月發表諮詢文件列出一系列新建議,其中包括推出「鮮宰雞」方案,雞隻在中央屠宰後,以比冰鮮雞較高溫的方法來保持新鮮,希望市民更接受集中在多個地點做雞隻中央屠宰的方案。另外,港大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贊成中央屠宰,他說若巿民仍堅持選擇活雞,就要有心理準備禽流感「唔會離我哋而去」。 記者:呂焯均、張嘉雯
政府消息說,本港或鄰近地區近年都曾爆發禽流感,而本港人口密集,故市民感染禽流感的風險相當高,但不少市民仍喜愛吃活雞,令冰鮮雞銷量每日只有數千至一萬多隻,而政府力主的中央屠宰計劃也因此一直無法成事。不過,政府下月推出的諮詢文件,會重提中央屠宰方案,但會有變通方法,希望能為市民接受。
根據「鮮宰雞」方案,政府會建議在全港物色大約四至五個地點,作為中央屠宰並同時作為零售點。由於銷售點很少,會令市民很不方便,故又建議屠宰後雞隻可運送至其他地區的零售店舖出售。現在屠宰雞隻後,若不是在街市即時出售,就必須以冰鮮雞方法處理,包括屠宰過程要在攝氏零至四度經風冷或水冷,運送及售賣時也要保持攝氏零至四度,有市民可能會覺得雞的鮮味不足。
「鮮宰雞」則毋須在零至四度下處理屠宰後的雞隻,以免市民感到有「雪味」。有關部門正做溫度和細菌實驗,目的是找出可令雞隻可以保持鮮味,又在數小時內不會讓細菌大量滋生的溫度。同時,在運送「鮮宰雞」時,車輛要完全密封,車內有空氣調節,使「鮮宰雞」可運送到全港各區的零售點發售。
此外,活雞運往中央屠宰的過程,也是禽流感的高風險之處,因此,政府會在諮詢文件內建議,採固定行車路線,而路線也要盡量遠離人煙稠密的地方。同樣地,政府也會物色較遠離民居的舊街市,改裝為中央屠宰的雞街市,市民可到雞街市親自選購即劏的「鮮宰雞」。
政府也預計雞隻零售業會受影響,全港逾八百個雞檔,包括食環署街市內四百五十多個、街上一百四十多個和公共屋邨內二百二十多個,不少將面臨淘汰。在食環署街市內的攤檔,有租約列明該署有權結束租約,但政府會研究參考中央街市的補償方法,以兩年租金作補償。
另一方面,港大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指出,現時雞隻注射的疫苗只能防治H5型禽流感,若傳入H7病毒,雞隻全無抵抗力,「今年H5、下次H7,再下次又唔知乜。」袁認為,中央屠宰是長治久安的方法,「對香港嚟講係咪可以接受(禽流感每年到臨)嘅影響?好似經濟所受嘅影響咁?」
對於有消息指政府擬暫停輸入活雞達一年之久,袁國勇認為此方法有科學根據,「因為流感通常由冬天開始,然後春天、夏天慢慢減少,要知道疫症點變化,唯一嘅方法就係觀察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