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談原則拖延民主

空談原則拖延民主

由政務司曾蔭權主持的政制三人組,會見多個團體,並以表列形式臚列出多項所謂原則問題,以作諮詢。然而這些問題其實無甚討論價值,港人均期待真正的檢討盡快展開,來個痛快的辯論。

鄧偉棕

政制三人組把各界的意見以表列的形式歸納,說表格的最初七項,是關於所謂原則問題,其後的五項,是關於對《基本法》政制發展的法律條文應如何理解的部份。不過,大家似乎對政制三人組把大家的意見以表列安排,並不同意。表列安排,令人想起一九八七年政制檢討時,政府成立「民意滙集處」,嘗試把不同意見分類。
筆者當年剛巧在政府任職,也曾在「民意滙集處」工作,覺得把意見以表分類,十分機械式,看似科學,其實最不科學。因此,筆者認為:三人組應放棄表列安排。如要確實測試民意,不如進行民意調查好了。
回頭說政制三人組希望諮詢大家對所謂原則問題發表意見,但很多團體似乎都沒有發表具體意見,一方面固然是政府的諮詢文件未有逐點列出這些原則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些原則問題,看似很清楚,沒有太大爭論,到如何落實這些原則,才會是爭論所在。無論如何,以下是筆者對這幾個所謂原則問題的看法:
(一)一國兩制、中央與特區關係──自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已取得很好的平衡,香港人尊重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也不干預香港的事務。此一「現狀」,實在看不到有任何動搖的迹象:其一,看不出香港的主流甚或末流會搞類似「台獨」的「港獨」;其二,香港已成為中國經濟不可分割的部份,在實利上也看不出與中央政府對抗,有任何好處。因此,筆者認為,一些強調「一國」、強調香港是「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的言論是毋須的,香港的政制發展不會影響「現狀」。

(二)「循序漸進、實際情況」──「循序漸進」這四個字始終是一句成語而已,不應用拆字的方法來分析:那些強調「漸」字者,認為「漸」表示慢慢來,從而推論○七年不應有直選,是不正確的;那些強調「進」者,認為必須每屆有發展,都是同樣犯駁的。如果條件成熟,「循序漸進」應該可以是十分快速的,一步到達也可以是循序漸進的,如果時機不合,暫時停一停,也不失「循序漸進」的原意。因此,關鍵是「實際情況」如何。筆者認為「實際情況」是肯定要變。如何變?恐怕要落實討論,空談原則意義不大。
(三)平衡「各界利益,維持資本主義」──沒有香港人願意打沉這艘資本主義船隻,也沒有人會否定工商界的利益,或是基層利益,難處是「如何」照顧?會否顧此失彼?英美政府實行普選,工商界的龐大利益沒有受損;南美、非洲實行普選,情況混亂。可見,問題不在選舉模式,而是社會制度如何配合,說到底,也是要落實討論,只談原則意義不大。
政制三人組強調,是次諮詢不是拖延時間,但仍不斷受人質疑,原因亦在於,大家覺得以上原則問題,無甚討論價值,均期待真正的檢討盡快展開,大家來個痛快的辯論。
……………………………………………………
作者為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