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先生剛剛結束北京之行,剛剛結束與內地官員及學者討論政改問題後,中國官方新華社隨即發表中央部門負責人的談話,提出一些與政改問題有關的重要原則,包括「一國是兩制的前提」、「高度自治是香港特區在中央授權下實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是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等。雖然新華社的消息沒有明說中央部門負責人是誰,但消息既由官方通訊社發出,相信有關的說法是代表北京官方立場的。
我們對於北京強調中央政府有最終權力並不奇怪,因為整個香港憲制的安排的確以中央授權、放權為基礎的;但是我們對於北京政府重提港人治港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說法感到十分奇怪及不解,並認為這樣的說法不僅無助建設性的討論,反而是在製造分化及不明朗。
首先,「愛國」本身是一個非常含糊及空泛的概念,根本沒有任何客觀的標準及規則。就以美國對伊戰爭為例,支持戰爭或反對戰爭的都認為本身的做法才是愛國;像這樣含混不清的概念,怎能作為參選及參政的標準呢?
中共已故元老鄧小平先生在一九八四年會見鍾士元先生等時曾為愛國者定下了標準:「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可是這樣的標準同樣是非常主觀及含糊不清的。例如何謂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就肯定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有的人認為上街遊行不利香港的繁榮穩定,可不少人卻相信市民上街表達意見後可以令社會更穩定。
更棘手的是,過去六年多以來破壞香港穩定繁榮的元兇大概非特首董建華先生莫屬,以鄧先生的標準,董先生不能算是愛國者吧,怎麼中央政府卻又一再支持他,甚至讓他在無對手的情況下連任五年呢?
我們認為,隨着香港回歸中國、隨着香港跟內地的關係愈來愈密切,香港各階層市民都已清楚接受香港是中國一個特區的事實,香港各階層市民都已明確接受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這事實,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甚麼需要再提以「愛國者」為主體這樣的說法呢?難道只有每天把「愛國」兩個字掛在口邊的人才能參與選舉、才能參與治港嗎?
(圖)中共已故元老鄧小平先生曾為愛國者下標準。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