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風景:選總統的花邊新聞 - 董橋

小風景:選總統的花邊新聞 - 董橋

 美國麻省聯邦參議員JohnKerry在民主黨總統提名選戰中又在緬因州黨團會議裏贏了一仗,他和他的妻子TeresaHeinzKerry接着轉到南部維珍尼亞州和田納西州爭取星期二初選的再捷。我沒想到這位六十歲的克里會在短短一段時間裏成了美國傳媒甩都甩不掉的影子。我也沒想到美國傳媒已然不能不留意他的六十五歲的妻子。他們甚至稱她HeinzKerry,葡萄牙裔億萬富婆,在莫桑比克成長,父親是醫生,前夫JohnHeinzⅢ是Heinz食品企業的繼承人,十多年前飛機失事死了,留下五、六億美元給她。一九九五年她跟離了婚的克里在她的大宅門裏結婚,男的帶着兩個女兒,女的帶着三個兒子。簽了美國有錢人流行的婚前協議,後來她說克里入贅入得很體面,不亂穿她前夫的鞋,自己掏錢買:"Hedidn'ttrytofillJackHeinz'sshoes.Hebroughthisown."。

 昨天在中環碰到一位紐約來的朋友,他說克里萬一住進白宮,那是他老婆給他造的福:「她滿衣櫥是RalphLauren的衣裙,卻不忘葡萄牙的傳統工業:捕魚!這對寶貝的花邊新聞太好看了!」美國報紙雜誌這陣子的選情花絮自然又多又好看,硬的軟的都有,聶華苓來信說「熱鬧極了,競選的民主黨互相攻擊,死不悔改,我常一人看着大笑。我當然是選民主黨當總統」。
競選好看,當選了未必好看。我這也是職業病了,六十年代末期進美國新聞處做事,經歷過好多好多次美國的總統選舉,也跟着戴天一起編譯、校改、重印過好多好多種選舉手冊、競選概況一類的書。從不懂到皮毛的懂,從皮毛的懂到深刻的懂,再從深刻的懂到慢慢淡忘,幾十年就這樣過去了。是美國政治文化的洗禮?是美國民主思想的感召?那裏頭縱然存在着不少不太完善的體系和制度,〈蓋提斯堡獻詞〉裏民有、民治、民享的那股基本精神畢竟是又深又遠的啟示錄。

 如果說我們在美國新聞處編譯出版的那些專書和小冊子是美國民主制度的入門教材,那麼,在美國媒體做事做了幾十年的喬志高先生一生所寫的競選辭令和競選美語倒是反映美國意識形態的輔導讀物了。我的確在高先的這些文章裏收集到美國大眾文化繽紛的落英和晶瑩的卵石。
《People》雜誌上說,克里的妻子拉票半途天氣太冷,跑到路邊一家小店買了一雙二十塊美金的羊毛手套,再溜進隔壁一家成衣店逛一逛。她看到那頂插着羽毛的帽子好開心,說太好玩了:"MaybeIshouldwearthistoadebate!"她說。身邊有個助手趕緊拍馬屁說:"YoucouldwearittotheInaugural"。從woolmittens是不是露指手套到debate的藝術到那句馬屁話,喬志高可以寫出很好看的小品。
(圖)溥雪齋一九三七年《黃菊》扇頁


逢周一、三、五刊出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