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本欄那篇「美國大型銀行積極拆彈」的文章見報後,反應不俗,隨即收到不少朋友的email談論該文,當中有些朋友問到,本欄早前一連多篇談到滙豐(005)可升上150元,但為何在該文卻說滙豐不便宜?
唉!筆者察覺部份朋友僅看大字標題,而不會細心閱讀內文。查實筆者在1月29日「滙豐預計目標價150元」一文中,已講到以目前滙豐的歷史PE達20多倍,以滙豐過往PE的歷史來看,基本上不算太便宜,故此在現水平吸納滙豐是「博」其業績「爆大冷」(此馬場術語不知對不對,有空要問一問隔鄰的老黃)。
在現水平吸納或持有滙豐,是希望在下月初當公布2003年業績時,其盈利可以優於市場預期。現時市場估計滙豐2003年的每股盈利介乎6.3至7元,假設滙豐2003年的盈利可達(或高於)市場預期的上限7元,則以昨日收市價124元計,即處於17.71倍PE,相對不算高。以目前資金極之充俗的市況,可望藉其業績利好帶動,將其股價推逾20倍PE,即逼近150元。簡單來講,現時買入或持有滙豐雖然貴,但希望日後會更加貴。
查實不獨滙豐,不少優質藍籌股的累積升幅已頗大,PE逾20倍,基本上已不可用「便宜」來形容,現時仍入市追貨的,是寄望「日後可以更貴」。早前美林證券在一篇新鴻基地產(016)的研究報告中,內裏標題寫得頗佳:「It'sexpensive,butcouldbemoreexpensivein6months……」,即現時已貴,但6個月後可能會更貴。
筆者覺得「現時貴,日後會更貴」正好反映近期港股的市況,更重要的是,這亦反映一般投資者的心態。
至於這次滙豐公布的盈利會否優於市場預期?筆者估計機會頗高,主因是上月多間與滙豐規模相若的美國巨型銀行,它們剛公布的第4季盈利均較市場預期為佳,以此推測,滙豐的盈利不會太遜色。
順帶一提,早前歐美市場傳聞Citigroup可能會收購德國的大型銀行DeutscheBank,但近日此消息已被DeutscheBank否認了。據聞DeutscheBank仍正在物色合併對象,市場估計除Citigroup外,較有機會收購DeutscheBank的為BankofAmerica及滙豐控股。
此外,近期外電報道上述收購事件時,亦會同時談到2000年時,德國電訊Mannesmann最終被英國的電訊Vodafone以2300億美元收購一事,某程度好像暗示這次DeutscheBank的最終合併對象可能是英國的銀行滙豐控股。
最後,香港投資者學會將於本周六舉行投資課程講座,介紹可獲政府持續進修基金認可之課程,有興趣者可致電23928466查詢。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