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與發展商經過1年多的討價還價後,終於就紅磡紅灣半島由私人參建居屋轉私樓出售,達成改契及8.64億元的補價協議,該盤共有2740個單位,每方呎樓面補地價為556元,市場估計發展商新世界發展(017)及新鴻基地產(016)翻新項目出售後,可帶來約四成的利潤。當年,政府為托起樓價讓地產商賣樓,叫停居屋;今日,又怯於地產商的官司而簽城下之盟,難免令人有明益地產商之感。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發言人表示,鑑於房委會回購紅灣半島住宅單位的最後限期在今年7月屆滿,以及私參居屋批地的各種限制,故決定將該項目的業權讓予發展商,並經多次談判後,在今年1月正式達成契約修訂及補價協議。
他說,政府與發展商首輪談判在去年1月展開,但因發展商未接受當時政府提出的補價水平而告吹。其後,政府由律政司、地政總署及房屋署組成談判小組,再跟發展商繼續談判,去年12月時政府計算出項目在扣除發展商應許的合理利潤及翻新成本後,總成本呎價2300元,但發展商再次反對,最後雙方以1800元達成共識,以項目逾155萬方呎樓面計,項目值27.78億元,扣回房委會要付予發展商的19.14億元保證回購價,項目的補價為8.64億元。
對於以僅556元低價轉讓權益,是明益地產商的質疑,他多番強調,政府並沒有賤賣土地,政府已是「竭盡所能,達致最佳協議」。立法會建築、規劃及測量界別議員劉炳章表示,該項目的地價連建築費、利息及其他成本,約達每方呎1800元水平,與政府今次和發展商計算的項目總成本價相若,故補價應屬合理水平。
房委員委員單仲偕認為補地價價錢偏低,擔心成為日後政府與發展商談判的先例。
恒隆地產(101)主席陳啟宗昨出席亞洲協會午餐會後指出,紅灣半島由居屋轉作私樓出售,將令市場供應增加,會對樓市造成一定影響,但由於市場有不同類型的貨源,相信只會對個別樓盤構成影響。至於紅灣半島新商討的補地價為8.6億元,即每方呎556元,陳啟宗拒絕評論價錢是否合理,但指政府應將項目公開競投。
一名美資證券行分析員指出,地產商料賺逾四成,預期發展商會「執靚」項目然後推出,以新地而言,早前以5.93億向惠記購入紅灣半島50%權益,即每方呎約700元,加上新商討的補價及翻新費用,估計每方呎成本要2000元,若售價為3200元,回報約37%。另一名歐資證券行分析員則預期,翻新後紅灣半島每方呎成本價約1800元,以黃埔花園呎價約3000元計算,預計新地可獲利10億至11億元,回報約40%。
中原地產助理營業董事王鎮維表示,紅磡區由去年12月至1月間樓價已升逾一成,現時黃埔花園及黃埔新邨的平均呎價約3400元及2300元,半島豪庭貨尾單位達4400元。他認為擁有海景的紅灣半島,經翻新後,加上乘樓市升勢,平均造價每方呎價可達3800至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