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最近決定正式調整最高級別的三大會議,取消總理辦公會議,只依法保留國務院常務會議、全體會議。這是溫家寶就任總理後,在高層減少人治色彩、令最高行政機關運作法制化的重要舉措。
依據中國《憲法》、《國務院組織法》,國務院最高層會議只有兩個,即全體會議及常務會議。但未納入法律規定的總理辦公會議,卻是前總理李鵬、朱鎔基最經常召開的決策會議,兩人在每屆五年的任期內都分別召開了約一百五十次,而常務會議只有七十次左右。
由於總理辦公會議基本上由總理一人拍板,較少其他高層的掣肘,可以迅速形成決策,但其中的人治色彩相當明顯。前總理朱鎔基以清廉、鐵面無私受到廣泛好評,但他雷厲風行的個性,也帶來決策時有失獨斷的問題,一些經他拍板的政策,包括國有企業減持股份問題,曾引起強烈反彈,無法執行。
溫家寶自去年上任至今,已召開三十七次常務會議,但一直未召開總理辦公會議,至今才向外界公布取消,顯然也是為了照顧前任的面子。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所長毛壽龍指出,國務院常務會議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秘書長組成,涉及的部長等其他人士列席。常務會議成員固定,權責明確,決策及進行表決的人員要負責任。「取消總理辦公會議,避免了人治色彩以及作出決策後承擔責任不清的情況。」
毛壽龍認為,本屆政府未依循上一屆政府的慣例,未保留總理辦公會議,這是「依憲治國」理念的體現,是依憲行政、依法行政的重要舉措。
中國社科院社會所博士陸建華也表示,國務院三個高層會議改為兩個,這是中央層面減少會議的重要舉措,是政府高效運行、提高辦事效率的體現。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