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自由經濟再創奇跡–印度 - 何洋

蘋論:自由經濟再創奇跡–印度 - 何洋

和中國一樣,印度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廣大的土地和龐大的人口。這兩古老大國的相似處不止於此。自印度獨立以還,它和中國一樣構建起一個計劃經濟體系,希冀以入口替代,重點發展重工業等政策來加速經濟發展。欲速則不達,和改革開放前的中國一樣,計劃經濟為印度帶來的並不是人間烏托邦,相反令國家的發展停滯不前,國民一窮二白。諷刺的是,在印度主事策劃這計劃經濟體系的,和中國不一樣不是留蘇工程師,而是英國一流大學如劍橋訓練出來的一流經濟學家。
改革始於1991年,市場自由化所需的政策如開放外貿管制相繼推出,加上政府減少對市場的干預,令經濟起死回生。
雖則大量廉價勞動力至今仍有待被好好利用,現今印度卻先以大量低價的知識型勞力問鼎成為世界服務業中心。近年很多跨國大企業例如IBM不斷把其服務業的崗位外判給印度。以美國為例,這些工作崗位外判到印度的規模之大已引起美國的極度關注,認為服務性職位的大量流失是美國現今雖有經濟增長,卻未能同時創造就業機會(joblessrecovery)的主因。印度經驗告訴我們,推動自由市場是發展經濟的獨步單方。張五常教授曾說中國的崛起令世界經濟局面改變,中國以外的經濟都需因應中國的興起而作重大調整。這話對了一半,因為還有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