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強積金提供保障未足夠

理財智慧:強積金提供保障未足夠

日前出席了強積金局舉辦的比賽發布會,這比賽是供全香港中學生參加的。
在發布會完結後,跟與會的學生傾談。他們問了筆者不少有關強積金的問題,其中有些問題可能以拿來在此與讀者分享。
一個最常問的問題就是:強積金為何叫做強積金?特別是一個「強」字頗為負面,令人有被迫的感覺,亦令到一般打工仔對於強積金沒有好印象。特別是在強積金推出之初,碰巧當時股市處於跌市階段,打工一族所投入的供款,如果是以股票為主,都有不同程度的虧損。
其實在實施強積金之前,香港政府是鼓勵公司成立自己的退休金計劃,而且那些認可的計劃,都能夠有稅務優惠。只可惜經過多年的運作,有推行退休金計劃的公司數目太少,覆蓋率仍然不足。

強制執行有因
可能因為香港的稅率不高,所以稅務優惠未夠吸引,再加上香港存在不少的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因為資源關係,未必願意負擔額外的支出,所以退休金計劃一直未能普及。
香港的出生率是全球最低的,而勞動人口的老化問題,亦愈來愈嚴重,達到不能忽視的階段,因此才有強制性公積金的出現。強積金出現的原因,就是能為所有打工仔提供部份退休後的生活保障。要注意的是,只能作部份生活保障,而並不是全部。要退休後生活有足夠保障,還應有自己的儲蓄。
此外,因為打工仔必須供款,而有關供款要投放於不同基金,當財富慢慢累積,最後便能吸引供款人對投資的興趣,從而提高他們對投資的認識。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