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全新保本票據剖析

衍生創富:全新保本票據剖析

銀行利率持續低企,存款的「機會成本」愈來愈高,促使更多資金流入投資市場。受到市場殷切的需求帶動,針對散戶市場的股票掛鈎結構性票據發行量如雨後春筍,種類更愈來愈多元化,有望為零售市場掀起新熱潮,其中具保本性質的結構性票據便極受市場歡迎,多隻產品更已於今年面世。
「結構性票據」是指包含衍生工具成份的票據,一向只為專業投資者而設,但如今已不再是他們的專利。衍生工具在這類產品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能保本之餘,亦可大幅增加潛在回報,吸引力也大大提高。
上周有發行商推出一種與長江基建(1038)掛鈎的零售保本票據,市場反應熱烈。到底這項產品的條款有何特性?在考慮購買前,又有甚麼需要留意的地方呢?

不設提早贖回機制
這種結構票據的最大特點,是讓投資者在收取8.48%保證回報以外,更有機會享有高達30%的潛在回報,而回報多寡則要視乎長江基建(1038)在投資期內的表現。整個投資期共分為20個季度,掛鈎資產在每個季度期間的表現非常重要,因為終極利息回報的計算方法,是把長江基建在20個季度期間的「季度回報」加起來。另外,每個季度回報的增減幅度只限於1.5%,例如首3個月正股升幅等於或超過1.5%,季度回報只是以1.5%計算;相反,倘若正股在3個月內錄得10%跌幅,季度回報減幅也只限於1.5%。
簡單來說,只要在5年合計的20個季度期間,正股錄得季度升幅的次數較季度跌幅的為多,投資者便能透過這保本票據賺取一些額外回報。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長江基建在未來5年的投資期內,股價持續穩步上升,讓投資者在每季都能賺取1.5%的額外回報。倘若長江基建的股價在未來5年原封不動,投資者最終在整個投資期只能收取8.48%的保證利息回報,這是在最壞情況下的安排。
有別於其他結構性產品,此保本票據並未設有提早贖回機制,換言之,投資者必須持有票據至到期日的心理準備。如欲於期滿前沽售,便要向發行商/分銷商查詢有關安排。未有打算作長線持有的投資者,可考慮一些年期較短的投資產品,如短期保本票據或標準條款的ELI。
投資者要留意,到期日前的所有交易活動會受到債券價值波動的影響,而影響債券價值的因素之一,就是利率。要知道利率跟債券價值是成反比關係,倘若本地利率在未來出現變化,對債券價值可能帶來一點衝擊。當然,投資者若持貨至到期日,加上票據的保本特性,這項風險因素將不會構成太大影響。
總括來說,加入新元素的掛鈎產品,風險回報雖然提高不少,但投資者只要明白並好好管理所涉及的風險,仍是有機會賺取高息的。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