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則莫憚改」,人人都知道,但遵守的人卻不多;憚改,因為是改過等於承認有錯,認錯太失面子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例外是歷史小說家南宮博先生。
據他自己所說,他寫過一篇歷史小說《李清照》,在報上連載時受到了很多批評,他自己也極不滿意,後來就沒有刊行單行本。不滿意的最重要原因是他那篇小說的主線錯了,他根據了一些錯誤的歷史資料,弄錯了李清照的重要史實,小說是基於她在丈夫趙明誠死後便沒有再婚,但其實她的確後來再嫁給一個叫張汝舟的人,那段婚姻只維持了一百天。南宮博知道自己弄錯史實之後,一直思算改正這個錯誤,重寫這部歷史小說,於是不斷留心和搜集有關的資料,可惜重寫的興趣越來越淡,十年之後,他決定放棄這個打算,改為出版研究的結果,就是薄薄一冊的《李清照的後半生》。今天的讀者,讀到這本資料充實而趣味溢然的作品,就是拜南宮博過而不憚改的決心所賜。
從他的錯誤可以得到寶貴的教訓。首先,他列出了有關李清照再嫁的文獻典據,指出那些文獻都是與李清照同時或十分接近她的生卒年代,而且客觀上理應可靠。然後要解答的是,為何後人力稱這些資料是不實?又為何這種說法得到廣泛接受?最大的原因是先入為主。大家接受了「貞節」是從一而終,又主觀上抗拒李清照這等可敬可佩的詞人,會在暮年改嫁這麼鄙俗的一個男子,所以就寧可信其無了。事實上,拋棄主觀想法,歷史呈現的李清照其人及時代更加內容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