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存人民幣不如買外幣

陸叔理財:存人民幣不如買外幣

本地銀行本月二十日開始便可正式開拓人民幣業務。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存款息率不會高過0.75厘,但已遠較港幣存款利率為高。在目前低息環境下,人民幣是否另類投資機會呢?
目前港元存款利率基本上與零利率沒有太大分別,而與港元掛鈎的美元存款利率亦僅有0.01厘。若以利息收入而言,人民幣的吸引力仍然存在。雖然人民幣沒有跟港元或美元掛鈎,但其走勢一直相當穩定,加上目前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大於貶值壓力,對於食息一族而言,人民幣的確是保本而又有相對較高利息的「外幣」。
然而,若從投資角度看,我個人認為,在目前低利率及環球經濟持續復甦的環境下,投資人民幣回報一定給其他投資工具比了下去。
先與投資外幣作比較,無可否認,參與外幣買賣所面對的滙率風險,一定較投資人民幣為大。但從宏觀角度分析,目前投資外幣吸引力始終較大。

滙率風險小
首先,目前主要的外幣存款利率都較人民幣為高,利息回報比較吸引。其次,投資外幣的滙率風險雖然較高,但觀乎目前的客觀環境,今年外幣的表現可能會較去年平穩,原因是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美國政府首要任務是穩定目前的經濟復甦狀況,所以聯儲局所奉行的弱美元政策料將維持不變。即使美國加息,市場預期亦只會在第四季才出現,而且幅度也不會太大,所以美元根本沒有升值的誘因,亦變相令其他貨幣兌美元下跌風險有限。換言之,今年投資外幣收息,仍可有較穩定的利息回報外,相對的滙率風險亦會較小。
當然,投資者要好像去年一樣,投資外幣能夠財息兼收(除了賺息外,還可以賺滙水升值),今年機會看來會較微。綜合上述,雖然人民幣業務為銀行存戶提供多一個「高息貨幣」選擇,但始終回報難及投資外幣。

機會成本高
有投資者可能因人民幣的升值潛力而買入人民幣,但我覺得這個理據未夠充份。第一,目前中國政府根本不會讓人民幣升值。即使美國屢次施加壓力,其立場都沒有改變。所以人民幣短期沒有升值的可能;其次,人民幣始終不是對外自由浮動的貨幣,即使要升值,究竟甚麼幅度才算合理呢?既然沒有定論,目前根本沒有炒人民幣升值的誘因。
可能有人認為,人民幣升值是遲早發生的事,何不趁它未升值前作好投資部署?首先,現時將資金投入人民幣,機會成本是錯過投資其他回報較高的工具。另外,若然中國政府讓人民幣升值,必定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屆時投資者一定有足夠時間部署,不用急於一時去炒短期不會發生的概念。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