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音協會上星期六舉辦了一場很新鮮的琴樂滙演。古琴,又稱七絃琴,是最正宗古典的中國樂器,唐代流傳到日本,在中國本土歷代不衰,直至文革時期一度受政治壓制,香港的業餘琴人在這塊「文化沙漠」上維持了一脈香燈;玄琴,形狀較接近古箏,但卻是晉代時高麗仿照古琴所造的六絃琴,用竹片撥絃、敲擊。這次的滙演,從選曲、演奏風格,到演奏者穿的服裝,都有微妙的分別和配合,令人會心微笑。
本地的演奏者是業餘琴人謝俊仁醫生,演奏他的作品,其中一曲是琴簫合奏「落梅」,吹簫的是蘇思棣;他倆穿的是深藍色長袍、西褲、皮鞋。來自內地的演奏者是專業古琴演奏家及專研中國民族音樂的吳文光,演奏古琴傳統最負盛名的兩首大曲,「碣石調幽蘭」和「秋鴻」;他穿的短襖長褲,近似我們稱的「唐裝短打」多於中山裝,琴藝自然高超,卻頗帶西方的表演風格。
來自日本的琴人飛田立史一身雪白的束腰和服,演奏了《天聞閣琴譜》的七十二滾拂「流水」,清幽深靜,令人忘憂,而另一段則是席地而坐鼓琴吟哦,曲樸意長,不知是否古代文人的撫琴方式?現代古琴演奏藝術,有金屬絃的「改良」古琴和傳統蠶絲絃之爭,吳文英全用金屬絃,飛田立史奏琴歌是用絲絃;但全部用絲絃的是美國人唐世璋,他演奏的其中一曲是「四面楚歌」的「楚歌」。他穿黑西褲白襯衣。
韓國演奏家鄭大錫淺褐色絲袍,形象飄逸,席地操琴,節奏激昂,令人幾欲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