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論勢:提防美元開展新跌浪

投資論勢:提防美元開展新跌浪

正如筆者所料,滙市在過去兩周並未太大突破,歐元一直困處於1.23至1.28之間,而日圓亦未脫105至107窄幅上落的局面。雖然執筆此文時尚未知七國峯會所發表的聲明內容,但從事前種種蛛絲馬迹看來,聲明理應不會對美元弱勢提出異議,換言之,若所料不差的話,美元新一輪跌浪即將展開,大家不妨為此預作部署。
促使筆者有此想法,主要是歐洲財金官員在峯會前的言論內容,似乎集中於提問歐元滙價的波動是否過於迅速,多於關注歐元現價是否過高;而美國對滙價問題亦避重就輕,雖然口口聲聲說強美元最合乎美國經濟利益,但又不忘補充謂滙價應由市場決定,取態明顯是對美元跌勢採隻眼開隻眼閉的態度。
對本身貨幣滙價最為關注的反而是日本,其不欲日圓升值,以免打擊經濟復甦背後動力所在的出口業,已是彰彰明甚,但估計日本在峯會中面對一眾西方國家,難免有孤掌難鳴的感覺。若能在峯會中取得歐美各國對其干預行動的默許,已是莫大的成就。

歐美放任美元貶值
歐美兩地官員的取態不難理解。先談歐洲方面,個別歐洲央行官員已提過,歐元強勢有助遏抑區內通脹,讓息率可以維持低垂,其利好效應足以抵銷出口方面所蒙受的損失,而前央行行長德伊森貝赫亦曾經說過,歐元現價比起當年荷蘭盾的高位只是「濕濕碎」,暗示歐元區應可承受更高的滙價水平。事實上,歐元在過去兩年雖然錄得約40%的升幅,但就算拿紀錄高位的1.2898與1999年初推出時的1.17美元中位比較,升值幅度根本不足1成,故若對全球經濟的發展有利的話,歐元多升一點兒亦不算過份。
至於美國方面,美國最擔心的是美元跌勢會導致資金自美元資產流失,但去年11月的資金流向數據顯示,投資者對美國市場仍趨之若鶩,流入的資金足以彌補經常帳缺口所需。當然,單一月份的數據仍不足以令美國政府放下心頭大石,但由於亞洲多國現時正受禽流感蔓延困擾,資金的出路不多,故美國暫時仍可以充當資難所角色。
早在去年年底,筆者已指出美元已見超賣,在1.25美元上追捧歐元要格外小心,所提警告總算兌現,但歐元在滑落至1.23美元已見支持,相信短期調整已告完成,後市將有機會衝擊1.30美元關口。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