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國片 - 嚴浩

扶持國片 - 嚴浩

電影與電視,由於用畫面說話,成了民族之間相互了解的最重要工具。
在中國,哪怕再落後的農村,只要有電視,連老太婆也知道美國現任總統叫布殊,美國人不再是騎馬打紅番的牛仔。但反過來,大部份美國人叫不出現任中國領導人的名字,在他們的印象中,中國還是停留在滿街人力車的蘇絲黃年代,男人梳辮子,女人留小腳,男人三妻四妾,女人偷漢子。
中國人誰不知道偷襲珍珠港?試試問美國人南京大屠殺,十個有九個沒有聽過。
美國的影視在中國在世界無孔不入,中國的影視成功進入美國主流文化的只有一部《臥虎藏龍》──中國男人還是梳大辮子。所以中國人在美國人眼中永遠是平面的,非立體的。從上世紀開始到二戰爆發,大多數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是通過雜誌、連環畫中來。這些東西月銷二千萬份:「中國狂人」、「關方先生」……裏面的中國人全是病態;電影「傅滿州醫生」,傅滿州嗜酒、好色、性虐待,梳豬尾辮子。有個作者這樣概括:「至於中國,它在國際聚會中所能說的一切,大概只是──我生產茶葉,我抽鴉片。」冷戰開始後,中國在荒昧、野蠻、不可理喻之外,還被加上好戰、全球共產化野心,人民活在地獄裏……等等標籤。美國人搞仇視中國宣傳,他們自己也相信這樣的宣傳,他們的年輕人長大後做了傳媒,做了總統,也按照這樣的概念去衡量中國。
但是能怪他們嗎?他們根本沒有渠道去了解一個在改變中的民族。扶持國產電影,其中的意義和長遠影響,超過我們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