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遊行,五十萬人怒吼,董班子如夢初醒,董建華遲至上月的「施政報告」,為了修補六年禍港的敗績,提出「多吸納中產階級的意見」。
何謂中產階級?特區政府原來還沒有認識,董班子的所謂「中央政策研究組」,開始「研究」中產階級的定義,「研究」結果年底完成。民政事務局一名高官說:「職業並非劃分中產的主要因素」,董班子的「智囊」進而提出中產階級定義的「五大原則」:一,須有儲蓄習慣,退休後不必倚仗政府綜援救濟;二,家中藏書以「政治分析性及要求思考為主」,如基本法或香港前途問題,而不是閱讀食療、美容、漫畫等;三,中產階級須關注「子女教育前途問題」;四,中產階級要擁有「政治意識形態」;五,中產階級要有某種嗜好,「打麻雀」就不是中產階級的行為。職業反而不太重要,例如,一個愛打麻將的小學教師,不一定屬於中產階級。
董班子知識薄弱,又偏喜空談,所謂中產階級的五大定義,其暴露的愚昧,更令人深為震驚。
甚麼是中產階級?一個穩定而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才有中產階級。共產極權社會,必然沒有中產階級,以英國為例,據英國政府統計,六千萬人口之中,約百分之五為「統治階級」(RulingClass),包括皇室、上議院貴族、大企業如超級市場、百貨公司的主要股東、教會領袖、大法官。約百分之七十五為「工人階級」(WorkingClass),包括工廠工人、售貨員、護士、水喉技工、中下士階層的英軍、失業者。英國還有大量農莊,但並無農民階層(Peasantry),只有「農業工作者」(AgriculturalWorkers),養羊飼馬,由於經歷了技術革命,農業工作者亦屬工人階級之列。
剩下的兩成人口才是中產階級:記者、醫生、教師、廣告從業員、設計師、小企業東主。董班子的中央政策研究小組認為,中產階級不一定以職業劃分,大錯特錯。中產階級絕對有職業的區分,如會計師和銀行行政人員,就是中產階級的核心職業,因為他們是維持資本主義運作的中堅力量,他們收入偏高,沒有他們,資本主義制度會馬上崩潰。
資本主義社會必須不斷有新的意念,開拓新的經濟市場,傳媒、廣告、教育、宗教,並為中產階級的四大支柱行業。教育以小學教師最重要,因為少年兒童的基礎影響一生。一個小學教師有何嗜好反而無關宏旨,董班子的研究員可能出於崇洋,把打麻將的小學教師隨時踢出中產階級行列,那麼打橋牌的幼稚園教師算不算中產階級?一個常常賭馬、精玩牌九魚蝦蟹的大學教授又算不算?董班子的研究員和民政事務局可謂全無邏輯常識。
董班子又認為,中產階級的「家中藏書」,要體現「政治分析性和要求思考」,包括愛讀基本法,不能包括食療美容一類,但愛讀法國米芝蓮的法文食譜,每年乘飛機到巴黎品嘗三星名廚,喜歡看Cosmopolitan原英文版雜誌的美容專業,不屑讀中文的基本法,對特區的中國式政治全無興趣,難道就不屬「中產階級」?
至於「關注教育前途問題」,倒沒有錯,不過需要補充:今天的香港,正是意識到董建華政府教育政策之胡鬧,知道該及早培養子女送往英美寄宿學校讀書的家長,才是真正的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要擁有意識形態」,也沒有錯。今天的香港,中產階級必定嚮往認同歐美日本的自由民主,反對東方的極權專制,必定通諳至少一種歐洲語文(也包括日文)。中產階級應該看得懂大陸電視片集《河殤》和《走向共和》,而且深有共鳴。中產階級必定厭惡董建華,因為董建華六年以來的「施政」,自我證明了他是中產階級的頭號公敵。
在殖民地時代,香港有一個明確的中產階級。九七大限陰影,八十年代中產階級開始移民潮。董建華上台,「八萬五」製造負資產,中國政府向香港輸出大量教育質素低的珠三角新移民成為綜援的大包袱,董建華不敢、也無力向中方爭取大陸移民的審批權。一九九七年之後,香港的中產階級崩潰,董建華有八分責任,中國對香港毫無限制的移民政策,歷史的責任有兩分。
毛澤東鎮壓了中國的士大夫和企業家,中共五十年統治,一場春夢,今天江澤民企圖以「三個代表論」鼓勵滋生的「有中國特色的中產階級」(「當前有中國特色的中產階級」是重物質享受,輕自由博愛的精神價值信仰,與歐美的中產階級不同),並欲此一中產階級替共產黨先換血,繼而改變其農民政權的遺傳基因,但不開放自由,不容許民主,中國式的中產階級不會有正常的發育。英國殖民地政府留下一個中產階級加四千億儲備,本來是香港的財富,但董建華卻進一步扼殺中產階級,敗壞自由市場經濟,後果必然是社會主義的綜援福利擴大。
江澤民之所欲而實現不果,正是董建華之所惡而「成效」神速,知識嚴重缺乏的董班子,對中產階級從頭再來的「研究」,固然是愚蠢而偽善的「葉公好龍」之舉。
中國的胡錦濤到法國,討法國人開心,雖然口頭上讚頌一通甚麼伏爾泰和盧梭,以中國共產黨對權力慾之沉迷,以中國人口小農生活習性之深重,除了一個共同的「中」字,中國其實與「中產階級」無緣。
(圖)董建華為了修補六年敗績,提出「多吸納中產階級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