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周邊地區及國家爆發禽流感,產生生態災難,政府又再老調重彈,準備諮詢推行中央屠宰,其實是相當欠缺宏觀及深思熟慮的政策,恐怕只是為一刀切方便執行,但完全窒息活潑的經濟多元化及自由市場,更蔑視美好的傳統及優質飲食文化。
史文鴻
今次禽流感大爆發,為何至今香港本地雞隻沒有受到影響呢?主要是由於香港在防疫及檢疫方面做得好。一方面,本地雞隻都注射了疫苗,所以能有效地對抗發病;相反,越南及國內農民等,正是為節省疫苗而付出沉重代價。
這一切說明只要防疫做得好,活雞還是可以安全食用的。正正因此,特區政府暫停輸入內地活雞是正確的,但禁止售賣本地活雞,就大錯特錯,變成是懲罰做得好的本港雞農。事實上,若果防疫及檢疫做不好,大量雞隻在中央屠宰中要是受到交叉感染,災難可能會更大,影響會更廣泛。
以中央屠宰的方式供應冰鮮雞,不但破壞了優質的食雞文化,更有可能令大冰鮮雞商及超級市場入貨有更大優勢,從而產生壟斷,打擊小本經營的雞販。
長遠來說,要改善香港雞隻的供應,特區政府要做好多方面的管理:
1.冰鮮雞的防疫及檢疫──香港入口的冰鮮雞,最好來自有防疫措施的指定雞場,或最起碼碼要做好檢疫,以保證沒有病雞出現,造成大規模污染。
2.活雞之衞生安排──香港入口的活雞,應該由做好防疫措施的大陸雞場供應,本地雞也要做好防疫監管。活雞的運送及屠宰,雖然不應是瘟疫發源地,但也要做好衞生措施,特別本地屠宰零售店舖,要做好隔離設施及提高衞生標準,經常會接觸雞隻的檔主及工作人員,應打預防禽流感針,以策安全。
3.提升小商戶的衞生──政府應該設法分隔冰鮮、活雞及走地雞的處理及售賣,以防交叉感染,特別小雞販的處理及出售點,應加強清潔管理,保障小販及市民健康。
現代社會近百年來由於社會富裕,大量增加了食肉文化,而集體飼養就應運而生,隨之而來的自然是集體感染的問題,這點其實與人類社會因城市化而產生的瘟疫叢生的歷史沒有兩樣。既然人類有能力控制社會瘟疫,自然對集體飼養禽畜的疫症禍害,現正循更能抗疫免疫及環保節省資源的方向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就,這肯定是我們應該參考的對象。
長遠來說,我們應該容許在冰鮮、活雞之上,進一步發展走地雞文化,為喜歡食肉者提供安全廉價的肉食外,更可提供優質的走地雞,提升飲食及食肉文化可重質而不一定重量,使市場更多元化及活躍。
……………………………………………………作者為自由黨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