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識多年的一位朋友來電,談話間問及為何蘋論現在一分為二,一時間答不上口。看來有必要為這框的定位說明一下。我念的是經濟,故將在這園地以經濟理論來解釋一些社會現象,或將學者的研究成果,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向讀者推介,可這些現象卻並不一定限於當天發生的事。
舉個例子吧。最近在中西經濟史學界掀起了一股重新探討中國為何未能在18世紀實現工業革命的熱潮。這熱潮緣在於2000年出版的一本書,名《TheGreatDivergence》,作者為加州大學教授彭慕蘭(KenP?eranz)。對於工業革命為何未能在中國出現,彭氏的解釋可以歸納為一條:資源制約。相較歐洲,彭氏認為中國的煤礦離開其商業和工業中心(指江南一帶)過遠,高昂的運煤成本令中國未能以煤為原材料作工業發展之用。另彭氏又認為歐洲除了能運用本身的資源外,亦藉着發現美洲大陸而擴大了本身可資使用的資源稟賦。中國相反就沒有這樣幸運。
這框的另一使命為推廣自由市場。我深信思想的重要性,因此將以不同角度來說明為何自由市場對人類福祉和發展那樣重要。設若海耶克在其學術生涯中沒有不厭其煩地從不同角度來解釋計劃經濟為甚麼走不通,今天我們所享有的自由早已被政府奪去了。捍衞自由市場的薪火,必定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