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幫兇

     我們都是幫兇

香港家連家精神健康倡導協會及《吶喊》編輯室

早前土瓜灣樂民新村精神病患者斬傷人一事,令人憂慮及驚恐,然而背後是否有其他問題值得我們反思?報章的負面報道手法又會否帶來進一步的壞影響?當中《蘋果日報》全版報道,以「計時炸彈」來形容精神病患者,令人誤以為精神病患者等同埋伏的殺人兇手,更不必要地引起大眾恐慌。
其實,精神病患者與暴力並無直接關係,只有5%的患者做出暴力行為,比率絕不比正常人多,而且大多只是傷害自己。很多因素會令患者做出暴力行為,例如缺乏適當治療、沒有定時覆診、曾服過量軟性毒品,或為了逃避副作用引致的痛苦,而自行減藥或停藥,都會令病情惡化。主流媒體對精神病的負面報道,令大眾對精神病患者有偏見和誤解。患者往往因此害怕承認患病,拒絕求診,拖延他們康復的機會,令病況惡化,導致非必要的傷害以至悲劇。
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樣,透過合適的治療,大多可康復。香港人雖對其他病患者有仁愛之心,精神病患者卻得不到大眾的關懷。事實上,持平而正面的報道,及加深對精神健康的公眾教育,皆有助減少對此病的種種誤解。
真正的「計時炸彈」,是我們對精神病的無知及誤解,及巨大的社會壓力。精神病患者做出暴力行為,主要是因為得不到關懷及適當治療。如果說精神病是兇手,那麼我們都是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