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市場預期,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於上周議息後,決定維持利率不變,隔夜息率繼續處於1厘的45年低位。然而,該局於會後發表的聲明中,有部份措詞卻與過往明顯有別,引起市場及投資者即時反應。究竟美國息口何去何從?聲明內容又有何玄機?下文為各位詳細剖析。
從去年8月開始,聯儲局在議息會後所發表的聲明,在談及息口政策前景時,皆指低利率將維持「相當一段時間」(considerabletime)。但在今次的聲明中,聯儲局卻首次棄用這個字眼,並換以「議息委員會將會有耐性地觀察是否要改動寬鬆貨幣政策」的字句,令不少人感到意外,亦令市場即時作出反應,投資者紛紛拋售債券,股市亦一度報跌。
刪除「相當一段時間」這個字眼,並不代表息口定必即時調升。然而,聯儲局在聲明中卻再三提到,在調整貨幣政策上會「有耐性」(bepatient),顯示聯儲局是刻意指出當地經濟已顯著改善。目前市場仍在消化聯儲局對經濟情況較樂觀的言論,但在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強勁的情況下,奢望低利率繼續維持「相當一段時間」,可說是有點兒不切實際。
投資者預測利率走勢時,可以參考多項經濟指標,本欄過往亦曾作出介紹。其中一項是聯儲局常用作衡量通脹情況的個人消費開支指數(扣除食品及能源)。該指數在過去12個月只微升了0.8%,是40多年來升幅最溫和者,顯示通脹仍未成患。
就業情況是聯儲局最關注的另一範疇。事實上,聯儲局局長格林斯潘於上周三議息會議召開前兩天,在倫敦舉行的一項經濟會議上發表言論時,已試圖消弭市場對經濟復甦的同時,就業卻無改善的憂慮。這情況尤以製造業為甚,過去三年多以來,製造業職位不斷遞減,令經濟隱憂揮之不去。
格老指出,來自低工資國家的競爭其實一直存在,就以1950及1960年代為例,美國企業便曾將一些勞工密集的工序外判至日本;到了1990年代初期,則將一些工序外判予墨西哥。儘管如此,美國經濟依然興旺,可見低工資國家不會對美國經濟發展構成影響。美國企業現時將部份工序或產品製造外判予中國內地,情況與過往並無不同,市場實在毋須過份憂慮。
格老強調,美國向來有能力在一些講求高科技或革命性的行業創造大量職位,以彌補海外低工資市場對美國某些行業就業情況所帶來的衝擊。格老試圖提醒美國那些關注職位減少的決策人,期望他們切勿隨意加強保護政策,或加設貿易壁壘,因為此舉只會影響全球經濟穩定。
不過,格老於上周的經濟會議上卻避而不談對美國經濟前景的看法,只提到由於美國政府在過去30年來不斷撤銷對眾多行業的管制,令當地經濟愈來愈靈活兼具彈性。他亦指出,這種高度靈活的特質,已把最近兩次美國經濟衰退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減至最低。
隨着經濟向好的迹象日漸顯現,預期就業職位數目亦將有增長,聯儲局改變對現行低利率的說法,實在並無不妥,亦不代表該局即將會採取緊縮貨幣政策。縱使美國總統大選前加息的機會因而上升。但假如當地國民生產總值的升幅繼續超出市場預期,加息就成為紓緩經濟過熱的必然舉措。只要利率健康發展,加息對於經濟增長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嘉信理財香港有限公司
如有疑問,歡迎致電21010511
以上資料僅為假設,過往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本文僅屬一般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推薦及法律、稅務及投資意見。有關個人之情況,閣下應諮詢閣下之律師、會計師、財務或稅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