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雨紅樓相望冷 - 吳靄儀

隔雨紅樓相望冷 - 吳靄儀

天文台一早預測天氣寒冷,電視新聞說氣溫9度,於是穿上厚絨褲、暖毛衣、短靴厚襪子、凱斯米長大衣,最要緊是戴上皮手套。晨早趕回立法會開會,走在街上,仍覺寒氣侵面。
埋首於草案委員會會議大半個早上,自會議室出來,只見大窗外淅淅瀝瀝地下着雨,灰濛濛的天,寒氣更重了。出門時沒帶着傘,惟有打電話回寫字樓叫人來接。寫字樓閒日也放着大大小小好幾把雨傘,此時挑了一把大號的,盡量遮蓋嚴密,但短短一程,回到寫字樓時長大衣上也沾滿了晶瑩的小雨點,幸好房間裏開放着暖氣,一壺燙熱的濃咖啡香氣誘人,擋住了幾欲穿窗而入的陰冷。
寒天在戶外,最重要的是戴上帽子。二十多歲時,第一次離家到遙遠的波士頓念書,波士頓冬天寒風刺骨,我自己跑到百貨公司買了一頂毛茸茸的兜帽,拍了照寄回家,活像個愛斯基摩人,但解決了問題非常洋洋得意。
前兩年約好在隆冬訪布拉格,布拉格冬天的嚴寒是出了名的,此時頭髮較前稀疏且短,所以就不顧一切,事先買了一個黑狐狸毛的圓帽帶去。到了倫敦會合,在利比提公司看到一個鐵銹橙色的羔羊皮帽子,像蒙古牧馬人那樣,兩側垂着蓋耳朵的翼子,我覺得管用極了,連忙買下。然後到了布拉格,空氣冷得凝住,山上堡壘的風像實物的利刃,像水,淒豔得難以形容。那時我頭戴着的是頂灰棕的長狐毛帽子,有點鬆,蓋到眉上;那是在布拉格買的,特別配布拉格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