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剛:提防經濟泡沫形成

任志剛:提防經濟泡沫形成

【本報訊】港元轉強,資金流入,令銀根極為寬鬆,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在每周專欄《觀點》中表示,大家要「小心注視會否正在形成另一泡沫」,相信其所指乃整體經濟泡沫。他又認為龐大銀行體系結餘反映的貨幣寬鬆環境,「可能帶動貨幣增長以致造成通脹壓力」,不過因目前信貸需求仍然疲弱,加上失業率高企,以及按年變動計的通縮依然顯著,相信通脹壓力暫時不足以憂慮。
近期,任總在《觀點》文章及公開場合言論,都環繞貨幣政策、總結餘及通縮三大課題。他昨日在專欄首次提及會否形成「泡沫」的關注,又敦促大家不要忘記,過往泡沫爆破後對整體經濟造成的極沉重打擊。

結餘龐大 年收五億息
另外,他指出,在貨幣發行局制度下,當資金流入港元,金管局是被動地買入本港銀行向該局沽售的美元,然後製造相應港元,此舉不應被稱為「干預」,在過程中該局可為外滙基金賺取一些利息,以500億元結餘計,1厘息差可為該局每日帶來137萬元利息,一年合計約5億元。

林奮強:樓市反彈非泡沫
瑞銀投資研究董事總經理林奮強認為,近期樓市雖然回升,但這只是過往本港樓市跌得太低之故,政府近年又已推出完善的房屋政策,再加上追回過往全球減息周期的反應,才出現近期樓市稍為反彈的情況,大家應以平常心看待,不要視之為泡沫、炒買情況出現。
星展銀行高級投資策略顧問陳寶明認為,市場未見有泡沫情況出現,本港股市已受禽流感消息打擊而調整,樓市則仍然是買家市場,炒賣摸貨比例不大;市民也未見瘋狂消費,而是很謹慎將存款分散作一些保本投資;而且本港經濟仍處結構性調整,失業率也處較高水平。不少外國游資集結在港,他相信主要想部署進入內地市場炒買人民幣升值,不一定流入本港市場炒買樓股。

林奮強說,樓市只是低位反彈,不應視為泡沫。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