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蘆入侵 珠江發臭

水葫蘆入侵 珠江發臭

珠江生態嚴重失衡,水生漂浮植物「水葫蘆」在過去十年滋長十倍,令河道淤塞,不但造成魚類品種數量急劇減少,還導致珠江每逢雨後便發出陣陣惡臭。

堵塞河流致魚類劇減
主要由科學及文化界等知識分子組成的花瓶政黨「三九學社」,早前發表的一份環保調查報告指出,內地自然生態正面臨外來動植物入侵的危害,其中廣州的珠江更受到一種原產自南美洲的水生漂浮植物「水葫蘆」所威脅。
原名「鳳眼蓮」的水葫蘆,一百年前已被引入中國南方,作為飼料及觀賞植物,每年夏秋之間便會在江河裏大肆生長。特別是近幾十年,城市中的生活垃圾及污染物源源不絕排進江河,導致水葫蘆的養份增加而瘋狂滋生。一九七五年,珠江平均每天只撈到零點五噸,到現在已近五百噸,不僅令河流堵塞,更導致魚類急劇減少。
而每逢大雨過後,廣州珠江橋下的水葫蘆腐爛後,便會令水質變臭。水葫蘆在中國南方肆虐,每年造成近百億元損失。
《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