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又名上元節,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古時的才子佳人定必到綵燈會賞燈猜謎。現代人一樣會賞燈,尖沙嘴文化中心廣場的大型綵燈展覽就有以《西遊記》為題的綵燈展覽。賞燈過後,大可跟愛侶到附近食肆撐枱腳,吃圓碌碌的小丸子,延續浪漫。
記者:馬靜兒
攝影:梁翠妍
Model:Emily、Bob(SunSpot)
台灣人陳小姐自幼在九份長大,她說台灣人過元宵,團圓意義比談情意義濃。但香港的元宵代表中國情人節,有大型花燈會,很多餐廳都推出相應的情人餐。
「高雄的愛河有大型的廟會,河的兩旁掛了很多花燈,大家會猜猜燈謎,台北的中正紀念堂會有花燈會,讓市民參觀,台中的鹽水就會通宵放蜂炮。不過,還是喜歡小時候在九份過元宵,家中會吃小年飯,表示農曆年已完結了,大家要努力工作。嚷着媽咪要買燈籠給我玩,飯後一班小朋友通山走,拿着燈籠周圍照,特別開心。」
現在長大了,身在香港要尋回家鄉元宵時的回憶,只有在食物上尋回那份感覺。
元宵吃的湯圓大多是甜食,但台灣人過元宵除了甜湯圓,還有一種鹹湯圓。用糯米粉搓成圓碌碌的小丸子,加入茼蒿菜和金華火腿煮湯。其實是菜湯和小丸子的混合體,最初還以為味道會很怪,卻出奇的很配合,小丸子夠煙韌,火腿菜湯帶點鹹香。
白色的心是豆腐,中間夾着蝦膠,綠色的心其實是菜的莖部,底層是蒸蛋。心形賣相夠吸引,入口滑嘟嘟。
台灣的家常菜,切成心形的鹹蛋蒸肉餅,花巧得來有內涵。
將粉絲炸成鳥巢狀,巢內是入口鬆軟的雪花牛肉,入口溶化。
用瑤柱鮑魚炒飯,釀入富士蘋果內,放入焗爐焗至金黃色,吃時連蘋果吃。旁邊以煙肉捲西梅,黃梅及紅棗伴碟,甜甜蜜蜜。
用新鮮士多啤梨和少許果醬同炒排骨,排骨表面還黏有士多啤梨的果肉,名副其實,甜在骨子裏。
芒果布甸和馬豆糕的錦鯉游向心形的泰色糕點,加上甜甜的亞答子和心形士多啤梨,形態表達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