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沒有通縮的日子真的近了嗎? - 何洋

蘋論:沒有通縮的日子真的近了嗎? - 何洋

隨着自由行政策的實施,更緊密經貿安排的進一步落實,經濟活力重臨香港,反映在數字上,表現為去年第三季的國民生產總產增長4%,失業率由高峯緩緩下降至去年9-11月的7.5%和屢創新高的內地訪客數字。在此宏觀大氣候,市民自然對前景漸轉樂觀。認為過去困擾香港的經濟困難如通縮將隨經濟反彈而一去不返。
一份國際貨幣基金會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卻提醒我們不要過份樂觀。報告分析造成香港在過去數年通縮的主要原因。在各種原因中,論文發現香港與國內進一步整合所必需的價格調整與貨幣供應的緊縮是導致香港通縮的主因。由於國內與香港的價格水平差距仍大,作者相信這方面的影響將持續。再加上在聯繫滙率制度下,由於內部價格向下調整有剛性(rigid),單是公務員的薪金便很難動其分毫,故此過程將會十分緩慢。
另一方面,在聯繫滙率制度的制約下,香港的利率必須緊跟美國利率,若今年美國經濟增長強勁,聯儲局可能在短期加息。在香港不得不加息的情況下,銀根亦同時收緊,令本港的通縮情況進一步加劇。
若消滅通縮是香港全體市民所共同追求的目標,現在是否我們把聯繫滙率的存廢問題重新提上議事日程的適當時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