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銀行體系結餘影響息口

理財智慧:銀行體系結餘影響息口

利率與股市的關係,往往成反比──利率上升,股市投資相對沒有那麼吸引,結果下跌;相反,如果利率下跌,資金欠缺出路,多餘的游資便會投進股市,帶動股市上升。
利率與貨幣供應亦存在一定關係,而香港實施的聯繫滙率制度,又正是決定利率高低的制度。在貨幣發行局的制度下,任何資金流進或流出,最終會令利率改變而不是滙率。例如有資金流入本港,銀行透過貨幣發行局機制拋售美元而買入港元,香港的貨幣基礎便會增加,而反映貨幣基礎的其中一個指標,即銀行與金管局之間的結算戶口總結餘亦會增加。貨幣基礎增加,代表貨幣供應增加,那麼利率便有下調的壓力。
相反,如果有資金流出香港,港元便會有沽壓,銀行的港元沽盤增加,香港的貨幣基礎便因而減少;貨幣基礎減少,亦代表港元供應下跌,要滙率保持穩定,利率就自然上升。要顯示貨幣基礎有沒有減少,指標就是參考銀行總結餘有沒有減少。

金管局網頁發放數據
截至2月2日的數據,香港銀行體系的總結餘有542億元,屬於一個歷史性的新高。總結餘的高企,亦正正代表有資金由外幣(美元)轉換成港元。這些資金的流入,相信很大部份會投放金融市場之中,而並不是投放在實業之中;而這些投資來得容易,去得亦容易。當情況逆轉的話,對於股票市場的影響便不容忽視,所以作為一個精明投資者,亦應多留意總結餘的數額變動。金管局會不時在其網頁中發放包括總結餘數值的貨幣基礎數據,可瀏覽網頁: http://www.info.gov.hk/hkma 。如果發覺總結餘大幅減少,甚至出現負值,便要小心。要留意其他金融市場的變化,以防有所損失。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