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慎格(JohnJ.Tkacik,Jr.)
為抗衡北京政府多年來的軍事威嚇,台灣總統陳水扁最近宣布全民公投的議題,希望藉此激發本土和國際社會,關注中國沿海導彈部署,這目標已經達成。
在中國政府作出軍事挑釁前,美國政府和國會必須率先採取行動:
‧提出國會議案,表明台海不穩的根本原因,是中國以導彈瞄準台灣,而非抗議此舉的公投;
‧鼓勵台灣增加防禦軍備,而不應寄望美國制止突襲;
‧促請北京認真考慮台灣的建議,討論加強台海互信;
‧根據《台灣關係法》,重申美國向台灣提供必須防禦軍備的政策,以抗衡導彈威脅。
公投將於三月二十日舉行,台灣政府在一月十六日宣布兩項議題:
1.台灣人民堅持台海問題應該和平解決。如果中共不撤除瞄準台灣的飛彈、不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你是否贊成政府增加購置反飛彈裝備,以強化台灣自我防衞能力?
2.你是否同意政府與中共展開協商,推動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以謀求兩岸的共識與人民的福祉?
布殊總統曾於去年十二月九日指出,公投不應涉及改變台灣法律地位含糊的現狀。公投內容顯然符合此原則,華府理應歡迎。一月十六日,國務卿鮑威爾表示:「我認為,從這兩個問題的措詞來看,陳水扁總統表現出一點彈性。」以外交辭令來說,亦即美國認為公投議題沒有越軌。
在同一場合,鮑威爾又重申美國對台灣防務的承擔:「我們當然支持台灣。我們有責任履行《台灣關係法》;美國和台灣都認識到,雙方將會繼續按《台灣關係法》行事。」
鮑威爾更指出,北京向來清楚美國對台灣的防務承諾。僅在他發言前的幾小時,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爾斯在北京的記者會上表明,「從地對地導彈的數目看,中國大陸軍事部署的規模非常龐大。」他因此認為,美國有責任協助台灣加強防衞能力,「阻嚇動武的企圖,使兩岸問題循和平途徑解決。」
合理的推斷是:台灣曾向華府提供公投草擬文本,徵求意見。鮑威爾和麥爾斯的言論,很可能為勸告陳水扁不要在公投的表達方式上過於激進。若然屬實,台灣已收到這訊息。
華府很難否認,中國的導彈確實對台灣構成威脅。過去三年來,美國一直敦促台灣正視中國的導彈部署問題。國防部每有台灣軍官到訪,有關官員都不厭其煩,建議台灣加強導彈防禦、設置長程偵察雷達和鞏固軍事目標的防禦工作。五角大樓每年均發表「中國軍力報告」,詳述中國軍力增長情況。故此,美國很難反對公投的第一部份內容。
此外,華府應公開支持公投第二部份內容,以確保兩岸和平穩定。
美國三十年來一直促請兩岸對話。這次公投將清楚顯示,拒絕對話的並非台灣,而是北京(因為北京定下先決條件,要實行民主政治的台灣承認歸屬共產主義的中國)。北京已斷言,舉行任何公投即等同宣布台獨,又提出嚴厲警告:「未來兩個月的事態,將決定台灣是否處於危險邊緣。」
美國認為,真正挑動台海緊張局勢的是中國的軍事威嚇,而不是台灣對此的抗議。中國若不了解這一點,仍會繼續其拙劣行為。
……………………………………………………
作者為美國傳統基金會(TheHeritageFoundation)中國政策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