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埔那打素醫院去年四月出現沙士小型爆發,新界東醫院聯網風險管理及質素保證總監雷兆輝醫生昨承認,去年沙田威爾斯醫院受沙士影響暫停部份服務,決定由那打素醫院接收內科及婦產科病人前,並無考慮後者面對的風險,但不同意自己疏忽失職。
「無特別評估,但係大家都知道工作量會多。」雷兆輝昨日在立法會沙士事件聆訊中供稱,聯網中調動病人是「家常便飯」,當時全力控制威院的疫情,無法分身,並非罔顧大埔那打素醫院的安危。
雷兆輝指自己負責分析住院病人的數據,對於其後因衞生署追蹤不力,有病人在社區感染感到「沮喪」;他多次強調控制感染的工作由其他人負責,暗示自己沒有責任。
對於早前衞生署顧問醫生謝麗賢作供稱,威院未有提供淘大源頭病人三月十九日出院的資料,雷兆輝及另一證人──威院疾病控制中心主管陳億仕均不同意。陳解釋,該中心每日均向衞生署提供住院病人名單(masterlist)及病人所在位置的資料,每日更新兩次,後者更在三月二十日發展為病人位置名單(movementlist)。
「如果我哋只係從masterlist度delete(刪除)咗(源頭病人)就唔明確,但係我哋係喺movementlist寫咗home(出院)。」陳億仕不相信,衞生署人員不明白其中含意。
另一證人中文大學醫學院社區及家庭醫學系黃子惠教授則指出,衞生署不願意向他提供淘大爆發的資料,有礙了解病情;曾在醫務衞生署工作的他又表示,曾主動向衞生署提供協助,但遭副署長梁栢賢以「已請世衞專家」為由婉拒。
那打素醫院內科部門運作經理陳潔開指,該院在沙士期間人手緊張,內科病房的病床佔用率高達百分之一百二十,房間沒有負氣壓,獨立病房亦不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