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流通的硬幣,以及支持港元紙幣的負債證明書,都是貨幣基礎的主要構成部份,而現時香港所發行的紙幣,是由滙豐、渣打及中銀三間發鈔銀行負責發行。
發鈔銀行在發行紙幣之時,必須按7.80港元兌1美元的兌換滙率,向金管局交出美元。有關的美元交易,可記入外滙基金的帳目之內,而銀行則可換取負債證明書。
負債證明書的主要作用,是支持所發行的港元。原則上,只要發鈔銀行交出負債證明書,加上相關數量的港元,發鈔銀行便可按7.80港元兌1美元的滙率拿回美元。正因為發行港元鈔票要有美元支持,因此外滙基金所持有的美元,便能夠為港元紙幣提供十足十的支持。如果把港元鈔票20元以上紙幣拿上手一看,便會發覺印有「憑票即付」的字樣。
香港流通的硬幣則由金管局所鑄造及發行,並由代理銀行負責存放及向公眾發放。金管局與代理之間的交易,也是按7.80港元兌1美元滙率,以美元結算。
讀者有沒有留意到,俗稱「花蟹」的十元港幣鈔票,亦是由金管局所發行的。為何惟獨是十元鈔票由金管局發行呢?原因之一,就是早年香港的十元是硬幣,但因偽幣湧現及攜帶不方便的問題,結果就改為紙幣;原因之二,就是金融風暴之後,通縮嚴重,有意見指出市民在過年之時,希望能用10元紙幣封紅包,最後金管局亦從善如流,再度發行10元紙幣。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